重塑自信: 颠覆传统 超越自我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市井雨》将生活进行到底(1)(2/2)
    樊 星

    1980年代后期以来,关注百姓艰难人生,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新写实”那样冷漠展示**“原生态”的思潮,还是“现实主义冲击波”中的《凤凰琴》那样交织着同情与叹息的作品,或者是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那样重新理解“国民性”的作品,都展现了普通百姓活着的不易。如果说“改造国民性”曾经是从“五四”文学到“十七年文学”到新时期“改革文学”的一个重要的主题,那么,从沈从文到当代“寻根派”再到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则隐隐约约显示出了“理解国民性”的主题。这显然是与“改造国民性”截然不同的思想主题,但又可以看作是与“改造国民性”的主题相反相成的文化思想。在“改造国民性”的话题中,我们可以感受出思想家的启蒙立场和忧患意识;而在“理解国民性”的主题中,我们则可以看出作家的平民立场与平和心境。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人的国民性在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冲击下已经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巨变(由此可见“改造国民性”的主题并不虚妄),但随着与现代化建设相伴而行的世俗化浪潮的高涨,“理解国民性”的主题在世纪之交的文学中有不断强化之势。

    陈汉柏的长篇小说《市井雨》(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就在经济转型、社会分化的背景中展示了几个市民在生活的旋流中载沉载浮的五味人生。他们不得不承受着下岗、自谋生路和股市风险带来的重重压力,他们不得不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疲于应付,他们有牢骚,有不满,有抱怨,甚至常常在无奈中走上上访、请愿的险路,但另一方面,作家并没有刻意去渲染尖锐的社会矛盾,而是常常在点到之时以略带苦涩与无奈的调侃笔触去冲淡人生的绝望。不妨称之为“灰色幽默”吧。这是不同于欧美那充满了夸张和荒谬意味的“黑色幽默”的另一种幽默??混杂着具有生活原汁原味的调侃、自嘲、油滑、苦涩……种种滋味的市民“幽默”。例如小说中这样的感悟:“今天这个伸黑手,明天那个下毒手,只要我们一出手,必然就失手……到头空着两只手……待到山花烂漫时,看我牵着你的手”,“保险又保险的‘污’不敢‘贪’,安全又安全的‘败’不敢‘腐’,一本万利的‘赂’不敢‘贿’……吃了保守的亏,才知道思想解放的重要性。”诸如此类的妙语,既生动写活了市井百姓在自我调侃中化苦涩为笑谈的心态,也揭示了他们顽强活着的心理机制。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普通百姓都是擅长在苦中作乐、得乐且乐的。这样的活法已经成为民间的一种传统。写出了这样的心态与活法,也就写出了平民百姓人生的五味:忧患与调侃交汇,愤世与自嘲共鸣;以幽默冲淡苦涩,以油滑化解烦恼。这样的复杂人生底蕴,恐怕是“麻木”、“愚昧”、“卑怯”这些词所难以概括得了的吧。

    小说的不足在于:有些情节显得枝蔓。例如第九章、第十一章,都写得散漫了一些。如何在尽可能广阔地反映市井生活的同时使情节更集中,并且避免一般化的描写,无疑是有待于《市井雨》的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进一步琢磨、解决的课题。

    市井经验融合重组的**叙事

    ——评陈汉柏的长篇新作《市井雨》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