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中与人握手,是中国人最常用的礼节,它看似平常,却有许多约定俗成的分寸和规矩握得好能给人留下良好的感觉,握不好会会被人认为没修养,从而敬而远之。握手的规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讲究先后顺序
握手是很讲究先后顺序的,在上下级之间,上级伸出手来,下极才能伸手与之相握;在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出手来,晚辈才能伸手与之相握;在男女之间,女人伸出手来,男人才能伸手与之相握,谁先伸出手,谁随后响应,都有一定之规,应该响应的人不可抢先。
有时,先后顺序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境进行调整,做为主人接待客人时,客人来时,就要先伸出手来,以示热情欢迎;客人告辞时,却应在等客人先伸出手后再伸手,否则就会有急着逐客的嫌疑,除此而外,握手的正确顺序是:
二,讲究用力适度
正常的握手,力量过重过轻都不合适,应该是用手掌和手指的全部不轻不重地握住对方的手,然后再稍稍用力上下晃一下。恰当的握手应该是安稳而不过分无力或用力,把对方的手适度地握紧,则是表示:“我是生气轨勃,稳扎稳打的。”
日常交往中,不要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和真挚,用拇指和食指像老虎钳子一样,紧紧攥握对方手的四指关节处,或者像做三明治一样双手紧夹着对方,这样不仅会弄疼对方,还显得十分粗鲁,大部分用力过度的握手,是为了补偿其信心的缺乏,这种人的一举一动过分极端,以致无法让人相信他是一位真正有信心的人。
但是太轻了也不行,如果伸出的手像一条死鱼一样软弱无力,握在手里软得像抹布一样,给对方的信息是我们自信心很低,许多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握手的时候故意过分用力和显出傲慢的态度,其实是虚张声势,会使对方误以为无情无义,或性情软弱,有些女士为了显示清高,握手时只伸出手指尖,而且一点力也不用,这会让人觉得冷漠,敷衍。
三,讲究不卑不亢
与人握手,应该同时致以问候,但如条件所限,不允许出声,点下头也算打个招呼,致了问候,对上级,长辈或贵宾,为了表示恭敬,握手时,欠一处身,也未尝不可,但是不要无论跟谁握手,都一个劲儿地点头哈腰,这会明显地让人觉得客套过分。
四,讲究自然大方
一般情况下,与人握手时,正常,自然地将胳膊伸出,把手自然大方地伸给对方就可以了。要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伸手与之相握时,掌心应向上。
切忌像击剑式地突然把一只僵硬,挺直的胳膊伸出来,掌心向下压,去握他人的手。这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握手形式,它给人的感觉是傲慢,盛气凌人,粗鲁和缺乏修养,它会给对方带来一种受制约感,因而,彼此很难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
五,讲究“用情专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