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成事在人”,这是有一番道理的。一项事业的成功与否,人是最根本的促成因素。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付出,事情就会用什么样的结果回报你。如果你总是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去对待事情,回报你的,就将是和别人差很多的结果。如果你用勤奋的态度来付出,那么事情回报你的,也必将是丰厚的成果。所以,从某些意义上来讲“成事在勤”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养成一个勤奋的习惯,改变性格中的懒惰成分,对于每个想要获得成功生活的人来说,都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有人将人生比作一段旅程,是因为人生中不仅具有美好的风景,但是也有艰难曲折的旅途。而人在生活的旅途中,目的不仅仅只是游山玩水,还页负着人生的使命,然后一直向前走,没有停歇地向前,一直到人生的终点,体会人生的意义,能够无怨无悔的、有意义的走完人生之旅。
在这个旅途中,勤奋就是路上的食粮。如果没有勤奋的性格,一个人不可能在人生路上走的更远,即使走在了路上,也会碌碌无为、两手空空的度过人生。只有具有勤奋的性格,才能走好人生的旅途,获得成功的生活。当你勤奋的对待事情时,无论是获得好的结果,抑或是没有做到终点,只要努力了,就能够获得回报。古来圣贤都不是天注定,都是因为勤奋造就了成功者。
圣人之所以让人羡慕,就是因为他们所具有的成就和成功的生活,而圣人也并非可望不可即,因为只要具备了勤奋的性格,你也能获得同他们一样的成就。成功之路如同登山,唯有攀登不停,才能一步步靠近顶峰。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勤奋的性格就不会轻易实现,如果具备了勤奋的性格,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伟大的劳动造就伟大的成功,而勤奋的性格也能助你的成功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其父司马谈死后的第三年被任命为太史令。从小接受父亲教育的司马迁立志要写一部史书,通过网罗天下的奇闻异事,考察事情的起始终末。“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于是,司马迁如饥似渴的饱读国家珍藏的书籍,同时整理各种历史资料,而他做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要完成这样一部著作。有一天,上大夫壶遂来拜访司马迁。他看到司马迁埋头看书,孜孜不倦的勤奋样子,有一点诧异地问:“子长!听说你想写一部史书,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你这样没日没夜的苦读,不觉得太辛苦了吗?”但是司马迁说:“先父在世的时候教育在下,周公此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写出了传承至今的《春秋》。孔子死后到现在又有五百年了,应该有人能写出像《春秋》那样的书。而先父去世了,所以这件事就应该来由我承担,我没有理由谦让!”壶遂理解了司马迁的写作意图,明白了他的想法,高兴地对他说:“子长,我明白了。你是要把盛世的美德发扬光大,这是在做一件大好事,我祝你早日成功。”不久,司马迁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他反复研究和比较历代的史料,认真整理了自己亲手调查的资料。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即便是遭受到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司马迁都没有放弃过,一直用自己勤奋、坚韧的性格,将一部史料详细全面、叙述生动感人的《史记》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它从远古时代的皇帝至汉武帝之间的几千年的历史全部记录了下来,气魄宏大,比起《春秋》有过之而无不及,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