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要培养的60个习惯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22经常提问,善于思考
    22经常提问,善于思考

    某年,中国中学生到国外参加一项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十分喜人,获得的金牌数量和奖牌数量,都名列参赛各国首位。

    赛后,竞赛组织者请出了出题的专家、教授,跟这些参赛的各国中学生们见面,希望选手们向专家、教授提问题。

    除中国选手外,其他国家的选手都十分踊跃。有的国家的中学生指出,出题者在某题上的思路不对,没有现实意义,如果改造一下会更好;有的咨询某方面问题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方向;有的拿出自己的题目让教授专家来解答。

    而获得金牌和奖牌最多的中国学生,却在旁边默不作声。不是他们英语过不了关,其实他们参赛前都经过英语的强化、都有非常好的口语。而是中国学生平时的注意力以及竞赛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解答专家们的题目上了,没有胆量、没有心思去想,专家的题目还会存在什么问题,于是提不出问题,就干脆不开口。

    俗话说:“问是学之师,知之母”。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通,许多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无所知,即便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一定什么事都比别人知道得多。有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不问。

    美籍华人李政道教授一次在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座谈时指出:“为什么理论物理领域做出贡献的大都是年轻人呢?就是因为他们敢于怀疑,敢问。”他还强调说:“一定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要敢于提出问题。”

    善于提问才能增进知识

    生活中有太多的“为什么”,只是常常因为我们的懒惰才故意忽略不提,久而久之,这些“为什么”就变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而我们的见识也不会有太多的增长。

    其实,凡是那些学有所成的名人,都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独立思考,当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弄明白,就像小时候的爱迪生一样:

    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爱迪生对家里养的那只母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蹲在鸡窝边皱着眉头观察那只趴在窝里的正在孵小鸡的母鸡,显出一副可爱深沉的模样。

    知儿莫如母,妈妈知道,儿子一定又在思考问题了。果然,有一天,爱迪生动手把鸡窝里的那只母鸡强硬地抱了出来,结果被发怒的母鸡啄破了手。

    爱迪生不解地问妈妈:“别的母鸡下了蛋以后,都跑到外面来,咯咯大、咯咯大的告诉人们,可这只母鸡为什么不出来玩儿,还那么霸道地看住几只鸡蛋不放?我想让它到外面跑跑,它还啄我的手。瞧,手都破了。”

    妈妈听了儿子的话,忍不住笑起来。她边给儿子包扎伤口边告诉他:“这只母鸡正在预备做妈妈呢。它不是在下蛋,而是把这些鸡蛋放在身子底下,用身体温暖它们。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鸡蛋里面就会有一只小鸡雏,等它长成形以后,就会伸出尖尖的小嘴把硬硬的蛋壳啄开,然后从里面跑出来。到那时,鸡妈妈就完成了孵小鸡的过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