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全传: 如何成为亿万富豪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塑胶之花开遍香江满世界(7)
    在李嘉诚的倡导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其中还有非潮籍塑胶商。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由国外入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对方不予理睬。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很快达成交易,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分配给股东厂家。在这种形势下,其他原料入口商不得不降价。

    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从此烟消云散。

    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还有惊人之举。他从长江公司的库存原料中,匀出12.43万磅,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硬胶原胶,以原价转让给需量大的厂家。

    在危难之中,受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

    “盛极必衰,月盈必亏。”先父在世时,曾与李嘉诚谈论过道家的朴素辩证法。

    执本港塑胶花牛耳的李嘉诚,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塑胶花的大好年景还会持续多久?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塑胶厂遍地开花,塑胶花泛滥成灾。据港府劳工处注册登记的数据,塑胶及玩具业厂家,1960年为557家,1968年增加到1900家,1972年则猛增到3359家。该行业的就业人员,由1960年占全港制造业劳工总数的8.4%,增加到1972年的13.2%。据估计,该行业的厂家,有半数以上是塑胶花专业厂和兼营塑胶花的。

    长江拥有稳固的大客户,销路不成问题。可有不少塑胶花厂家销路不畅。竞争变得日益残酷,终将对长江产生不利影响。

    塑胶花业的兴旺,除它自身的优点外,迎合了人们赶时髦的心理,不能不是其中的主要因素。曾几何时,富人穷人,皆以系塑胶裤带为荣,到后来,渐渐鲜有人问津,人们还是觉得真皮裤带好。

    塑胶花何尝不是如此,塑胶花就是塑胶花,不可能完全替代有生命的植物花。李嘉诚从海外杂志上了解到,有的家庭,已把塑胶花扫地出门,种植真花。国际塑胶花市场,渐渐向南美等中等发达国家转移,而这些国家,也在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力生产塑胶花。香港的劳务工资与年递增,劳务密集型产业,非长远之计。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