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商界赫赫有名的邵先生,他从不用命令式的口吻向别人说话。他要人家遵照他的意思去工作时,总是用商量的口气去说。譬如人家说:“我叫你这么做,你就这么做。”他就不这么说,而是用商量的口气说:“你看这样做好不好呢?”假如他要他的秘书写一封信,他把大意和要点讲了之后,会再问一下秘书:“你看这样写是不是妥当?”等秘书写好后请他过目,他看到需要修改的地方,他又会说:“如果这样写,你看是不是更好一些?”他虽然处于发号施令的地位,可是他懂得对方是不爱听命令的,所以不应用命令的口气。
假使在一个盛夏的中午,一群工人正憩息着,一位监工走过去把大家臭骂一顿,说是拿了工资不该在此偷懒!工人们畏惧监工,当然是立即站起来工作去了,可是当监工一走,他们便又停下来休息了。如果那位监工上前和颜悦色他说:“今天天气真热,坐着休息还是不停地流汗,这怎么办呢?朋友,现在这项工程很重要,已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忍耐一下来赶一赶好吗?我们早一点干完了,可以早一点回去洗一个澡,休息一下,你们看怎么样?”相信工人们会一声不响地自觉自愿地去工作了。
有时候,人难免因一时糊涂做一些不适当、错误的事。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把握住指责别人的分寸:既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要保留对方的面子。这种情况下,如果分寸把握得不适当,就会使对方难堪,破坏交往的气氛和基础,并因此而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或者让对方占便宜的愿望得逞,给己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