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解放军学习: 最有效率组织的管理之道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36节:舍身炸碉堡:敢打硬仗(2/2)

    在解放军所有连队的会议室、俱乐部的墙上,有由总政治部统一印制的英雄画像。20世纪50年代初,志愿军第15军(现为空降15军)四川籍战士黄继光跃身扑向敌人碉堡的形象,教育了几代军人。在解放军的文化中,把士兵培养成为黄继光式的英雄,是部队的教育内容之一。所以,在一支不惜以生命换取胜利的部队面前,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呢?</p>

    李敖是台湾作家,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2004年7月,他在《凤凰卫视》的一个谈话节目中讲了这个故事。他说:“解放军中有许多这样的将军和士兵。这样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p>

    “</p>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敢于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式员工。这种员工,其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p>

    企业竞争如同打仗。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谁能够胜利,完全看谁能够“坚持最后五分钟”</p>

    。在市场竞争中,大多数时间不是“胜者为王”,而是“剩者为王”。</p>

    培养敢于“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也是一种激励、奖励。据说,拿破仑在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道: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却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p>

    故事的真伪我们且不去管它,但故事的寓意告诉我们:在组织中,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无须一味地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非让他感受到“胡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式的激励,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自觉性强的员工也有满足、停滞、消沉的时候,也有依赖性,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能够帮助他们认清自我,重新激发新的工作斗志。</p>

    柳传志是联想的支柱。2004年,联想成功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他在回答记者关于“为什么2001年要把班交给杨元庆”的问题时说:当时我们也考虑“空降”——在香港或海外找一名能当大任的管理人“空降”联想并不太难,但找一名不管遇上多大压力都能说实话,又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实在很难。1994年,杨元庆出任pc部门主管时,没有经验,不能适应,但他从不妥协,敢于打硬仗,使联想pc业务走上正轨。企业领军人物要明白办企业不进则退的道理,在市场上要有敢闯、敢冲的精神。这是我们选择杨元庆的原因。事实证明,联想董事局的选择是正确的。</p>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