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与管理学: 解决企业管理难题的路径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快乐不需要理论
    最初你是快乐的,如果一切正常的话,你也会最终找回你的快乐。但事情往往并不这么简单,总会有一些意外发生,让一部分人的成长出现故障。

    伟大的中国古典文化曾经那样辉煌地照耀过历史的天空。如今,在那些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现代人眼里,它似乎正在灰飞烟灭,似乎早已过时,根本不值得我们抱残守缺。即使是那些学者,对它也只有怀旧与考古的兴趣。很少有人注意到,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佛洛伊德说,快乐是一种虚构。马斯洛不同意佛洛伊德的看法,他认为所谓快乐就是有良好理由的痛苦,因为在战胜痛苦之后,就能够赢得苦尽甘来的快乐。但他又说,在经历了短暂的快乐之后,我们就必须准备好接受无法避免的失望。他认为,人类只能永无休止地寻求越来越大的快乐。

    如果人类只能永无休止地寻求越来越大的快乐,那就说明人类没有办法让快乐长时间停留。与此相反,一旦你不去寻求快乐,那么你就只能让自己长时间地停留在痛苦中。痛苦是如此真实而深刻,快乐却是如此虚幻而浅薄,以致于寻欢作乐(马斯洛把它分类为低级的寻欢作乐和高级的寻欢作乐)成了人类欲罢不能的选择。更有甚者,犹如吸毒者和他们对毒品的需求一样,人类的痛苦也在越来越大,以致于他们只能永无休止地需求着越来越大的快乐。马斯洛并没有推翻佛洛伊德的理论,恰恰相反,他证明了佛洛伊德的理论。

    所以,你在佛洛伊德那里找不到真正的快乐,在弗洛姆那里找不到真正的快乐,在马斯洛那里也找不到真正的快乐。他们在试图用一种逻辑结构来理解快乐,他们希望通过一种推理来获得快乐,但他们失败了。唯一不同的是,佛洛伊德承认了自己的失败,马斯洛却在坚持屡败屡战。

    事实上,快乐不需要理论,快乐只需要方向。如果你的方向错了,如果你在南辕北辙,给你再多的理论也无济于事。理论是狡猾的,它在试图用逻辑和推理来证明某种自作聪明的错觉。理论是狭隘的、封闭的,就像一条公路,你只能通过它到达一个既定的地点。如果那个地点不叫快乐,你就只能继续前行,直到公路的尽头。但是,如果你能够在路边休憩一会儿,看一看远处的山岚,闻一闻花儿的香味,你会忽然明白什么是快乐。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