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大义今释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楞伽大义今释》 第2卷 第31章 八识的互相关系和心王的能所因缘
    大慧又问:“那么,也就天所谓有八种识的作用和关系了?”佛回答说:“当然有八种识的作用和关系。”大慧问:“既然有八种识的作用和关系,为什么您只说涅盘是离意识妄想,而不说离其余七种识呢?”佛说:“既然离了意识分别攀缘的妄想作用,其所以引起其余七种识作用的因就投有了,七种识又从何而生呢?所谓意识,是由五识——眼、耳、鼻、舌、身——分别对境,因依他而起遍计所执的关系,才产生意识的作用。意识既已形成了,再受种种境界的熏习,增长如来藏识的种子,便名为第八阿赖耶。藏识又同时受意识的增长熏习,和意识所生我和我所执的思维因缘等等,分别妄想也就同时执着以此身相为我。所谓如来藏阿赖耶识,是因为攀缘自心显现的各种境界,总汇妄心执着的现状所生。意识连带其他七种识,都是互相辗转,互为因果的。譬如海浪,所有的波是水,所有的水是波。如来藏识和意识妄想等,也是如此。因自心现量领受境界之风的吹荡,心波藏海就迭相生灭,便互为因果。所以说:意识灭了,其余七种识也同时灭了。”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我不涅盘性。所作及与相。妄想尔焰识。此灭我涅盘。

    (这是说:佛法所证的涅盘,并不是有一个涅盘寂灭的境界可得。此中既无能作与作所的出入作用,也没有涅盘之相可得。只要灭除如馅影一般的妄想,现前就是涅盘了)。

    彼因彼攀缘。意趣等成身。与因者是心。为识之所依。

    (这是说:妄想意识等的生起,是因为依他而起,是由于遍计所执的互相攀缘而形成的。心念便是心王的变相作用,诸识都是心王之所生,所以也名识为心所。)

    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

    (这是说:意识妄想,永不停灭,心海洪流,波浪汹涌,兴起了流注相续的现象。但只要意识妄想灭了,其余诸识,也就跟着而灭,不再产生作用了。)

    (注三十三)十无尽句:初欢喜地菩萨,发广大之愿,以十无尽而成就。若此十句有尽,则我愿亦尽;此十句无尽,故我愿亦无尽,名为十无尽。一、众生界无尽。二、世间无尽。三、虚空界无尽。四、法界天尽。五、涅盘界无尽。六、佛出现界无尽。七、如来智界无尽。八、心所缘无尽。九、佛智所入境界无尽。十、世间转法转智转无尽。

    复次大慧,今当说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若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善分别。汝及余菩萨摩诃萨,离妄想,到自觉圣。外道通趣善见。觉摄所摄妄想断。缘起种种相。妄想自性行,不复妄想。大慧,云何妄想自性分别通相?谓言说妄想,所说事妄想,相妄想,利妄想,自性妄想,因妄想,见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续妄想,缚不缚妄想。是名妄想自性分别通相。大慧,云何言说妄想?谓种种妙音歌咏之声,美乐计着,是名言说妄想。大慧,云何所说事妄想?谓有所说事自性,圣智所知,依彼而生言说妄想,是名所说事妄想。大慧,云何相妄想?谓即彼所说事,如鹿渴想,种种计着而计着。谓坚湿暖动相,一切性妄想,是名相妄想。大慧,云何利妄想?谓乐种种金银珍宝,是名利妄想。大慧,云何自性妄想?谓自性持此如是,不异恶见妄想,是名自性妄想。大慧,云何因妄想?谓若因若缘,有无分别,因相生,是名因妄想。大慧,云何见妄想?谓有无一异,俱不俱恶见,外道妄想计着妄想,是名见妄想。大慧,云何成妄想?谓我我所想,成决定论,是名成妄想。大慧,云何生妄想?谓缘有无性生计着,是名生妄想。大慧,云何不生妄想?谓一切性,本无生无种,因缘生无因身,是名不生妄想。大慧,云何相续妄想?谓彼俱相续,如金缕,是名相续妄想。大慧,云何缚不缚妄想?谓缚因缘计着,如士夫方便,若缚若解,是名缚不缚妄想。于此妄想自性分别通相。一切愚夫,计着有无。大慧,计着缘起,而计着者,种种妄想计着自性,如幻示现种种之身。凡夫妄想,见种种异幻。大慧,幻与种种,非异非不异。若异者,幻非种种因。若不异者,幻与种种无差别,而见差别。是故非异非不异。是故大慧,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如幻缘起妄想自性,异不异有无,莫计着。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缚于境界 觉想智随转 无所有及胜 平等智慧生

    妄想自性有 于缘起则无 妄想或摄受 缘起非妄想

    种种支分生 如幻则不成 彼相有种种 妄想则不成

    彼相则是过 皆从心缚生 妄想无所知 于缘起妄想

    此诸妄想性 即是彼缘起 妄想有种种 于缘起妄想

    世谛第一义 第三无因生 妄想说世谛 断则圣境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