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大义今释》 第2卷 第07章 关于哲学和逻辑学的几个问题(2/2)
如画垂发幻。梦揵闼婆城。火轮热时焰。无而现众生。
常无常一异。俱不俱亦然。无始过相续。愚夫痴妄想。
(这是说:一切言语教化等等,也都是假立的名相而已。归根结底,又哪里有一个实际的真相可得呢?所谓言教,正如以指指月,只是表示真义的言诠。言教自身,并非就是真月。如果把言语理论,认为实法,便是一种妄想。这样。就等于凡夫,执着五阴为身心之相,犹如病眼者看见虚空里都是毛轮,和看画时的立体感,及误认海市蜃楼为实境,或把旷野的焰影当作清流去追逐一样,都是迷真逐妄,都是凡夫们从无中生有的妄见而已。何况还有些自囿于形而上的常存和不常存,本体的一元和多元,同俱或独立等等的探讨呢?这些见解,都是无始以来的习气相续流注的错误所生,只是愚痴凡夫们的大妄想而已。)
明镜水净眼。摩尼妙宝珠。于中观众色。而实无所有。
一切性显现。如同热时焰。种种众色相。如梦无所有。
(这是说:宇宙间的万法,无非都是藏识的显现,虽有暂时偶然的万象存在,只是如梦似幻地显现,毕竟无有实体。如果离了心、意、识、转识成智,证入不可思议的真实自性的如如境界;那末,便如明镜照物,水净沙明,法眼便豁然洁净了。也好像如意宝珠、自身清净无色,但由于角度观点的不同,随缘现出各种差别不同的色像,事实上,却毕竟没有固定不变的色像,就此可以了解世间万象的发生,都如沙漠旷野里的光影,如梦似地空无所有。)
“大慧啊!如来演说毕竟了义之法,都是离了这些互相对立矛盾的(四句)理论。那四句就是所谓一(一元)异(多元),俱(同时具在的调和论)不俱(独立),有和无,非有(似乎没有)非无(似乎不是没有),常(不变永存)无常(交易生灭)等等;为了要远离这些是非有无的诤谤,才来一一作精详的分析辨别,所以才有这许多次的演讲和佛法的结集。这无非是为了要指出真谛的实际,析明万象的存在都由于缘起而空无自性,以远离生灭的妄心妄想,而证得解脱的道果。佛的说法,是依如来究竟的境界为主,并不是说另有一个超然存在的自性,更不是说宇宙万有,都是自在天主所造。也不是说万物是无因自然而生的,尤其不是说是物质微尘所结合的。不是说时间才是一切的主因,而且也不是说自性是连绵相续不绝的。那么究竟为了什么呢?而是为了净除人们烦恼障的人我执,和所知障的法执和智执,才有种种方便说法。犹如资本家,为了适应人们的需要和希求,因此广设各种行市和货品,以满足人们的欲求。终使各取所需,归家稳坐。佛的说法,也是如此,所以在本经开宗明义,首称提出一百零八个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表示所有问题的自身,无论是心和物,或事和理等等观念,若要穷原探本,毕竟都是空无自性。唯有证得自觉的如来究竟境界,才能直探第一义,善于分别一切法,了然大小诸乘的次第,以及菩萨诸地的情状。”
复次大慧,有四种禅。云何为四?谓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云何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觉外道修行者,观人无我性。自相共相,骨鏁无常,苦,不净相,计着为首。如是相不异观。前后转进,相不除灭。是名愚夫所行禅。云何观察义禅?谓人无我自相共相。外道自他俱无性已。观法无我彼地相义,渐次增进。是名观察义禅。云何攀缘如禅?谓妄想,二无我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是名攀缘如禅。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行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凡夫所行禅 观察相义禅 攀缘如实禅 如来清净禅
譬如日月形 钵头摩深崄 如虚空火尽 修行者观察
如是种种相 外道道通禅 亦复堕声闻 及缘觉境界
舍离彼一切 则是无所有 一切刹诸佛 以不思议手
一时摩其顶 随顺入如相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