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精舍丛书》之3《中庸胜唱》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中庸胜唱》 第二编 第10讲 结中庸
    第一节 总论

    首以尾彰,势未形而大用已毕﹔尾因首显,局已终而希工正勤。事固无分乎首尾,理讵有诠乎初终?今曰结,因总而结﹔今曰终,全始而终。总结始终之立,以权信、赞、行、证之趣为实,因机及实。及实,匪特无权,而实亦不可得矣。实不可得,而无所不得。内蕴之仁,外沛之德,于是乎不言而信、不动而成也。不言何始?不动何结?始结双忘,实昭潜德。显微两知,蹈乎中庸。行人之业丕显,百辟其刑﹔君子之学笃恭,万方足式。归其至于无声,恶其文之有着,闇然日章,的然日亡,道固判于君子、小人,德实诱乎初机、来者也。始则戒惧,不睹不闻﹔终又要归无声无臭。反复谆谆,掖诱炯炯。记曰:“百花落尽啼无尽,又向乱峰深处啼。”懋也哉!

    第二节 经文

    {朱注第三十三章}《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着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斧钺。《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轮,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一、释字

    闇 《说文》“闭门也。乌绀功。”引申有隐晦义。

    的 《说文》作“的”“明也。都历切。”引申有表见义。

    奏 《说文》:“进也。则[人+危-厄+厂之简体字+ˊㄧ/大]切。”《诗·商颂·烈祖》章作“[融-虫+傻-人]”。《毛传》“[融-虫+傻-人],总。”《释文》:“子东反。”

    假 《说文》:“至也。《虞书》曰‘假于上下。’古[各+页]切。”《诗》毛训“大”。郑训“格。”

    二、通义

    此章七引《诗》言,赞至道,结全篇。初言入德,次言潜伏,三曰屋漏,四曰奏假无言,五曰不显惟德,六曰予怀明德,七曰无声无臭。朱子曰:“举一篇之要而约言之。其反复丁宁示人之意,至深切矣。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