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新亦旧的一代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亦新亦旧的一代》 第11章 新旧教育的变革(2/2)
    丙、分教:泰西有师范学堂者,专学为师,学生如不应举为官,即考验后任为教习。至经费一层,应请飞饬南北洋大臣,无论何款,按月各拨银五千两,解交户部,作为京师大学堂专款。

    疏入从之。

    到了光绪二十三年五月,湖广总督张之洞,又奏设武备学堂。奏谓:

    外洋武备学堂分为三等,小学堂教弁目,中学堂教武官,大学堂教统领。学术浅深难易,为此为差。今我国如救时计,虽不能遽设大学堂,而教武官之学堂似不可缓,今拟专储将领之材,选文武举贡生员及文武候补员弁。官绅世家子弟,文理明通,身体强健者,考取入学堂肄业。其功课章程,令洋教习酌议,课程余暇,即令其诵读四书,披览诸史兵略,以固中学根柢,兹于湖北省城东偏黄土坡地方,购地建造学堂,派员妥定课程,以期有实效而无流弊。

    得旨允行。

    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有名的戊戌政变那一年正月,诏设经济特科,正式设立京师大学堂,改各省书院为学校。

    先是贵州学政严修,奏请开议专科,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同礼部议奏,允先行特科,次行岁举。特科约以六事,曰:内政、外交、理财、经武、格物、考工。由三品以上京官及督抚学政各举所知,咨送总理衙门,会同礼部,奏请试以策论,名为经济特科。岁举则每届乡试年分,由各省学政调取各学堂书院高等生,送乡试分场专考。

    令高等学堂毕业者入焉,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计分八科,曰:经学科、政治科、文科、医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

    诏各省府厅州县,将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以省学为高等学校,郡城为中等,州县为小学,并祠庙不在祀典者,一律改为学堂。

    五月,诏废“八股文”,“科举”改试“策论”:

    经义试士,始于宋王安石,至明初乃定为八股文体式。尊其体曰代孔孟立言,严其格曰清真雅正,禁不得用秦汉以后之书,不得言秦汉以后之事。于是士人皆束书不观,争事帖括,至有通籍高第,而不知汉祖唐宗为何物者。康有为及御史杨深秀,会于本年三月,上书请废八股,为许应烺所驳,不行。四月初,梁启超复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书格不得达。至是康有为、张元济因召见,皆力陈其害,康至谓辽台之割,二百兆之价,琉球、安南、缅甸之弃,轮船、铁路、矿务、商务之不兴,以及民之贫,国之弱,皆由八股害之。帝喟然曰:西人皆曰为有用之学,我民独曰为无用之学。康即请曰:皇上知其无用,能废之乎?帝曰:可也。康退,告宋伯鲁,使抗疏再言之。疏既上,帝立命军机大臣批准,刚毅谓此乃祖制,不可轻废,请下部议。帝曰:部臣据旧例以议新政,惟有驳之而已,吾意已决,何议为?诏遂下。

    略如云:

    我朝沿宋明旧制,以四书文取士,康熙年间曾停止八股,考试策论,未久旋复旧制。一时文运昌明,儒生稽古穷经,类能推究本原,阐明义理。制科所得,实不乏通经致用之才,乃近来风尚日漓,文体日蔽,试场献艺,大都循题敷衍,于经义罕有发明,而浅陋空疏者,每获滥竽充选。若不因时通变,何以励实学而拔真才。着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

    同年五月又诏各省府厅州县设立学校。诏谓:

    前谕入京师大学堂肄业者,必由中小学递升。惟各省中小学,尚未一律开办,着各督抚饬地方官各将所属书院详查,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至于学校等级科目,应以省会之大书院高等学堂,郡县以次递降。所有小学中学应读之书,仍遵前谕,由官书局编译中外各书,颁发遵行。至于民间祠庙,有不在祀典者,即由地方官晓谕民间,一律改为学堂。

    光绪二十七年八月,诏各省州县改设三级制学堂:

    自七月下旬,诏各省筹建武备学堂,停止捐纳实官后,至是复命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已而又命各省选派学生出洋肄业。

    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间,颁布学堂章程,再诏停“科举”:

    于省城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定章程以鼓励之。凡由学堂毕业考取合格者,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名称。又特设管学大臣以专其责,此二十七年事也。二十八年颁定学制,命各省选择学生,派往西洋各国讲求专门之学。其后学制,递经改订,规模渐具,至是命由张之洞会同管学大臣,将学堂章程悉心厘订,议定进呈。

    凡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附设通儒院,六种章程各一册。又外国蒙养院,一名幼稚园,兹参酌其意,订为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各一册。另就原设师范馆章程参考订定初级师范学堂、优级师范学堂、任用教师等三种章程各一册。又农工商实业,另拟有初等农商实业学堂、附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及艺术学堂各章程。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实业教育讲习所、实业学堂通则,五种章程各一册。此外管理法编为各学堂管理通则一册,又总括设教宗旨,为学务纲要一册。

    当时称为赅备,并拟递减科举办法,疏入,命次第推行,并改任孙家鼐为学务大臣。

    光绪三十一年,又诏停科举:

    自二十七年七月诏废八股之后,科举仍每岁举行,至是因日俄之战,全国风动,直隶总督袁世凯等遂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廷议从之,遂下谕。略言:三代以前选士皆由学校,而得人极盛,实我国兴贤育才之隆轨。即东西洋各国富强之效,亦无不本于学堂,方今时局多难,储才为急,朝廷以近日科举每习空文,屡降明诏,准将乡会试中额,分三科递减。兹据该督等奏称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欲推广学堂,必先停科举等语,所陈不谓无见。着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又言: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又与科举无异云。自是科举遂废,学堂日兴,其留学欧美者所在兴起,全国风气为之一变。

    到了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宣示教育宗旨。诏曰:

    考各国学制,大别有二:曰专门。曰普通。而普通尤为各国所注重,普通云者,不在造就少数之人才,而在造就多数之国民。今因中国政教之所固有,而亟宜发明以距异说者有二:曰忠君,曰尊孔,又宜箴砭以图振起者有三:曰尚公,曰尚武,曰尚实。着将钦定教育宗旨,颁示天下,悬之京外学堂。

    看了以上的历史资料,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一个概念:在时代潮流的趋势中,要想真正融会古今中外而建立一个新的教育思想和制度,绝非单凭浅见的眼光而只图一时的快意和躁进所能成其事。同时,看了这些史料以后,也可了解我们现在有关文化教育等问题,仍然还是这个世纪中的老问题,只因时代意识的不同,表现的形式两样而已。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