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略讲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宗镜录略讲》 第82章 泥牛入海怎么了
    前面永明寿禅师提到此心寂照同时的道理,接着有人又提出一个问题,事实上都已包括在上头的辩证中回答了。

    问:既不得作有无之解,如何是正了无心?答:石虎山前斗,芦华水底沉。

    真正佛法明心见性,也不能谈空,也不能说有,那么怎么样才是能够达到无心的境界呢?永明寿禅师式的佛法又来了。

    答:“石虎山前斗,芦华水底沉。”两块石头打造的两只老虎,在山前打架。石头雕成的老虎怎么会打架?芦花一入水底就变成泥巴,影子都没有了。禅宗祖师经常有这类的话,如“两个泥牛斗入海”,两只泥巴塑的牛打架,打到海里去了,哪还有影子?一碰到水就化光了嘛!这是禅宗的话,说了等于没有说。这是告诉我们,“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无心境界,文字言语所不能表达。你勉强要问,只好这样说,告诉你懂了就懂了。所以无心的道理就此打住。

    识神常生因缘果

    问:前标宗不言法相,云何已下更用广说诸识种现,熏习差别义理,瑜伽唯识百法,五位事相法门。答:祖佛大意,唯说二空。证会一心真如本性。所以《百法论》云: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

    现在唯识法相的问题来了。《宗镜录》上的唯识,中国一般唯识学家不愿意承认,也不愿意碰的。《宗镜录》特殊的唯识的见解,在一般的研究佛学学者,老实讲是不同意的。换句话说,你没有求证的功夫,当然不敢去碰,何以能同意或不同意。中国佛教史上以为永明寿禅师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他亲自说这个唯识。《宗镜录》上面讲了那么多,禅宗、天台、华严,所有宗派都给你说完。最后,他还是卖他自己的货,讲到唯识。

    发问的说,你前面几十卷谈了各家各宗,每本经的大要都讲,但是不谈唯识的道理,“云何已下更用广说诸识种现,熏习差别义理,瑜伽唯识百法,五位事相法门。”为什么从此以后,你却要谈诸识的种种现行,在熏习中产生林林总总的差别境界,这一方面的道理。因为唯识的道理讲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我们这一生所遭遇的是过去生阿赖耶识种子带来的,现行生出现在的业力事况,而这一生的所作所为和心理思想,又变成他生来世的种子,这是熏习来的。熏,等于抽香烟一样,那烟熏久了,把指头熏黄了。我们在这里烧香烧久了,也把杯子都熏黄了。人的习气是慢慢熏过来的,慢慢染污的,既然前面讲了直截了当的明心见性,立地成佛,现在为什么讲一切种种的现行熏习呢?乃至于要把种种熏习差别的道理,包括生理心理的行为,搞得那么清楚?还有也包括了《瑜伽师地论》、《百法明门论》这些大典,这通通是谈五位事相的法门,讲的是心物一元之心的现象的大哲学。

    未达身空更执法有

    答:祖佛大意,唯说二空。证会一心真如本性。所以《百法论》云: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云何一切法,所谓心法。云何二无我,所谓人无我、法无我。

    不管佛法,任何祖师任何一宗的说法,真正的要点,都说二种空。哪两种空?人空、法空。由人空、法空而证会一心的真如本性。空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明心见性。而天亲菩萨所造的《百法明门论》,就是在唯识上解释分析空的道理,是一本唯识的基本论典。叫做百法,是因为心物一元的修法,可归纳成一百个范围,所以叫做百法明门,要使我们明白证得菩提的道理。

    “云何一切法,所谓心法。云何二无我,所谓人无我、法无我。”永明寿禅师说,怎么样叫做一切法?一切法就是心法。但是大家要特别注意的,这个心法,我们所了解就是这个念头思想,叫做心,其实佛法的心,指的是心物一元的心,《华严经》所谓一真法界,整个宇宙的精神世界,各方面的万有,都包括在一切法的心法里面。“云何二无我”,怎么样叫做二无我,二无我就是人无我、法无我。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每一个生命,都是我,但其实无此我。其次一切事一切理,乃至佛法,都是法,毕竟也是空,也是无我,叫法无我。

    现在我们撇开《宗镜录》所提到的《百法明门论》,我们研究佛法,尤其是现代人,必须要加上自我老实修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