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简要地介绍过净土和禅宗、唯识的关联后,让我们看看观无量寿佛经的主旨。
净土三经中的其余二经都是以“执持名号’’为主。也就是平常人所谓的“念佛”法门。至于这部“观无量寿佛经”则以“观想”佛像、佛土为入门法则,其实这也是一种“念佛法门,但是一般人们对“念佛”、“观想”都没有透彻的了解.所以就莫名其妙地认为阿弥陀经的“念佛’’简而易行,观无量寿佛经的“观想”繁而难入。
为什么“现想,”也就是“念佛”?下面将就经文里的观想法门陆续加以解说。
这部经里介绍了十六种观想的方法,所以也有别称为(十六观经》。
提到“观”字常会被人误以为是用眼睛看,其实这里的观是指用心眼看,也就是在第六意识中呈现出影像。所以唐代以后在‘观”字下加一个“想”字,就成了“观想”。
我们举个最浅近的例子,一个导演在安排一场戏剧之前,或者一个画家在挥毫一幅作品之前,脑海中已经浮现丁一个意象,一种构想,这种情形可以说是一种最初步的观想境界。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