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波兰之旅,坎普拉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找到了三个同舟共济的战友,他们是格拉宾斯基、费奥多和斯特德。尤其是斯特德,他对于坎普拉德在波兰的生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他们抵达波兰的第二天,坎普拉德就找到了家具供货商,并签署了第一笔订单,然后乘火车到波兹南查看了生产过程。
但是在坎普拉德刚到那里的时候,并不清楚波兰是否能把宜家从货源紧缺的困境中解救出来,以及是否会允许他们同时“脚踏两只船”。坎普拉德回忆说:“当我们看到那些蹩脚的产品照片以及他们报出的价格时,我宣布我们已经没有合作兴趣了。差一点坎普拉德一行就要打包回家了。”但是,他还是被波兰人优秀的木材工艺传统、对家具的欣赏能力以及低廉的价格所打动!因而,决定继续合作。
波兰家具厂的生产条件着实令人吃惊。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半自动化的组装线会突然变得像个小老太婆在推独轮车那样缓慢而吃力。尽管如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生产出了许多最受欢迎的家具产品。
当多沃伦基工厂托尔系列抽屉的产量突破100万大关时,宜家赠送给生产经理泽兹·巴拉克一个奥利弗斯花瓶,这让他深为得意,经常拿出来向人展示。同样来自波兰的还有200万只比利书架和300万个伊娃橱柜,再加上大量的英格台桌,而新的纪录又不断被卡利帕沙发打破等等。这张长长的清单似乎没有尽头,波兰家具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装备了无数瑞典家庭。以此为,宜家,在这位独具慧眼的瑞典商人坎普拉德的带领之下,一步步登上世界家具王国的宝座。
“同其他外国投资集团相比,宜家家具有两三个明显的好处,”希尔维娅·吕卡希克说道,她现在仍在已经实现了私有化的波兰家具工业联合会中担任领导。“第一个是在决策方面。他们实行一人做主的政策,因此你可以信赖他们作出的决定。第二点从长期看是最重要的。坎普拉德的供货商得到的是长期和约,从而可以平心静气地进行规划,而且他们很快就成了宜家的主要供货商之一。再过几年,波兰产品在宜家的商品目录中就已经占据了超过50页的版面。第三个好处是宜家带来了新科技。”
后来的事实表明,如此慷慨地转让技术是有风险的,在一家墨西哥工厂,宜家投资了550万美元用于添置生产书架的设备。在柏林墙倒塌后,波兰人撕毁了协议,尽管他们最终支付了设备款项,但是设备本身却用在了其他方面。令人深感失望的是,瑞典人不得不承受大幅度的价格上涨。
柏林墙倒后,整个东欧靠着政府支撑起来的产业面临着崩溃。在同美元挂钩之前,盯住卢布的波兰货币兹罗提一夜之间变得一钱不值。但是合同金额是以原货币表示的,波兰企业遭受了至少40%的损失,实际上已经破产。
希尔维娅·吕卡希克回忆起她随同一个代表团前往瑞士洛桑拜访坎普拉德和玛格丽莎,力图找到一个摆脱危机的办法。“对坎普拉德来说,情况是他从来不收回宜家在商品目录上确定的价格。这些价格已经施行了一年,而坎普拉德始终恪守自己的一部分经营理念。对坎普拉德的供货商来说,问题是要找到避免全面灾难的途径。”
“记得在谈判中途,坎普拉德打断了大家的讲话,走进厨房为大家做了一顿精美的晚餐。吃完饭后,坎普拉德宣布他的决定。”
“他支持它的供货商。他能看清正在逼近的灾难可能造成的影响。宜家同意价格上涨40%,而商品目录上的价格维持不变,期间的损失由宜家承担。坎普拉德的供货商就这样挽救了国内的公司,挽回了面子和商业关系。”
“正是因为这类事情,坎普拉德的顾客们逐渐爱上了坎普拉德和宜家。”
在所有这一切基础上,波兰很自然地成了坎普拉德生命中的转折点和冒险之地。波兰人赋予了他引导价格的地位,而这一点是瑞典国内的家具厂商永远也无法赶上的。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来自埃耳哈姆耳特的破坏力量反而使这位新贵变得更加强大了。
现在,波兰成了征服俄罗斯的天然桥头堡。1997年,公司经理层作出了一系列将耗资数十亿的投资决策:他们简单明了地把占领俄罗斯市场确定为一项长期目标。宜家在拉脱维亚租赁的大片有砍伐权的森林将有力配合这一目标的实现。在被称为“森林杂草”的项目中,正在进行一种尖端实验,研究如何利用那些在传统家具行业看来根本无法使用,因而十分廉价的木材,如白杨树在东欧已成为宜家的巨大实验室。
如果没有从波兰获得的经验,没有低价优势,没有在不利环境中进行挣扎的习惯和那种在不同国家时变换思维方式的能力,宜家不可能如此坚实地深入整个欧洲。在宜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波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