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 坎普拉德-默默无闻的世界首富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坎普拉德和宜家(7)(2/2)

    如今,宜家在全世界有160多个商场,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家居帝国。到底是家居帝国实现了坎普拉德的梦想,还是他的梦想打造了宜家的帝国地位呢?谁也说不清楚。

    坎普拉德不止一次在大众面前说过:“始终推动着宜家向前发展的是这样一种感觉,从广义上讲,宜家正在参与一个民主化的庞大项目,尽管与平常所讲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每当我们制造出不完美的、销路不畅的产品时,我都非常沮丧……那是坎普拉德的错,看起来坎普拉德必须参与其中并且做点什么,尽管宜家现在有这么多人。”他的平民大众思想以及民主自由的观念被外界称为“**哲学”。

    什么才是人民的“利益”呢?这个问题一直缠绕在这位善于思考的世纪老人的头脑中。“坎普拉德看到中国政府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所依据的思想是人民将最终受益。**在今天显然可以以任何一种形式出现,问题仍然在于,在什么地方像坎普拉德这样的企业家才能够把追逐利润的商业动机同永恒的人类社会理想结合在一起。”

    毫不夸张地说,宜家的经营哲学和企业文化事实上也的确为民主化进做出了贡献,为大多数人制造他们买得起的、实用的、美观而且廉价的日常用品,今天看来这就是一种体现实事求是的民主精神的行为。

    坎普拉德不但在营销观念上实行民主,同时把民主作为一种发展的工具,应用到各个方面。他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就是他思想的超前和灵活,他立刻认识到在公司的管理上实行民主也会带来明显的惰性,如果公司的每件事都要质疑与讨论那就决定不了任何事情,而且即使你已经拥有大半事件的决策权,那么另外的49%还是会毁在那些无休无止的建议与提案当中。在这个日益技术化的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说,民主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然而民主又具有一种超出一切的优势。专政,即便是最开明的,结局也会很糟。

    宜家在后期发现能够为大众带来高水平物质生活的惟一可能就是遍布各地的企业,就是那些着迷于满足市场需要思想的企业家们。而一旦那些成功人士开始依仗往日的成就而滥用金钱,过上奢侈生活的时候,反感和厌恶的情绪就很容易对准他们。人们往往容易忘记,大多数商业人士就和普通百姓一样,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对简单,他们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仍能如此,坎普拉德就是其中的一员,所以“只买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新时代的消费观念。

    当宜家第一次开始与中央集权国家波兰做生意的时候,受到了尖锐的批评,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于中产阶级,他们认为同一个令人生厌的社会制度友善交往是不对的。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宜家这样做是毫无恶意的,不过是投石问路,开发国外市场。这是因为在实行自由企业制度的瑞典,存在着一个家具经销商联合会,他们联合抵制宜家的低价格,说是崇尚竞争及其优胜劣汰的果实,却无法容忍一个具有新观念的新型企业家的出现。

    当感觉公司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坎普拉德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直到他有了继续斗争的决心和必定成功的信念。想解决瑞典的困境就必须寻求跨国合作,从而保证供货源泉,就理应当进入那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坎普拉德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可以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社会主义社会一样也要发展生产力,一样可以合作。坎普拉德的经济头脑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为他的**哲学提供了基础。

    宜家的家居用品就是要给人一种家的感受。在宜家,随处都能看到贴在墙上的宜家经营座右铭:“宜家将以低价提供大范围的设计优美、功能齐全的家居用品,保证大多数人有能力购买。”家是每一个人的渴望,中国常用的一个词汇就是“家国同构”。有了温暖的家才会有安稳的社会。和所有的人分享家的温馨是坎普拉德最大的心愿,也是他最大的幸福。坎普拉德从一个本分的家具商到一个国际知名的设计师,或者说一个有着人文关怀的全球的时尚领袖,其中最大的秘诀就是观念的不断更新,把事情做得更好。

    有意思的是,宜家这个词在中国频繁地和小资这个词联系在一起,这也许是坎普拉德当年在奢谈阶级和政治理想在中国的一个变种,这个问题会在书中慢慢找到答案。

    聪明的头脑+民主的精神=坎普拉德的成功。他的创业史和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得勒名单》很像,一次次利用机会,赢得商机,不但使自己获利也为很多人解决了实际问题。做过这么多事之后,你还会计较他曾有过的迷失吗?宜家的全球员工有7.65万人,坎普拉德的精神遍布了18个国家。他的高贵和优越感不是他的财富而是他的智慧和精神,他的神话不是他的产业而是他的头脑和胸怀。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