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常指出“台湾有三个”:一个是陷入困境、正在力争上游的“公家”台湾(public sector);一个是内外受逼、无商不“艰”的“企业”台湾(corporate sector);一个是无处不在、活力旺盛的“义工”台湾(non-profit sector)。
在无商不艰、经济不确定的大环境中,台湾就必须要靠各种产业的企业领袖不断地冒险、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为自己树立声誉、为企业赚取利润、为经济注入冲力。
传统产业中的王永庆、高清愿、刘金标,高科技产业中的张忠谋、曹兴诚、林百里,正是这些典范。可惜,在先进国家中占领导地位的服务业,在台湾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刻在保险业中终于冒出了一个受人注目的人物,那就是ing安泰人寿总裁潘燊昌。这位以提倡3c———变动、挑战、机会(change、challenge、chance)出名的保险奇才,目前正卯足全力,要“复制台湾经验到大陆”,再为他的公司,在中国开辟另一片辽阔的天地。
(二)
潘总裁与其他企业领袖最大的不同,就是敢“与众不同”。“do something different”这个理念,也正是两位管理大师杜拉克与韩第近年来所强调的。韩第在《大象与跳蚤》(the elephant and the flea)一书中指出:“我给企业人的忠告是:不是去做得更好,而是做得与众不同。”他的“与众不同”当然不是孤注一掷,也不是为标新立异而立异,而是经过自己精算与评估之后的新思维与新策略。敢做“与众不同”的决定,既具风险、也具高回收。他是要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划清界线。最重要的是他勇敢地放弃了稳健的“me too”策略、“老二哲学、以有“传统智能”()。作为一个企业领袖,“敢”与“不敢”之间,常常决定了“卓越”或者“平庸”。化危机为转机就是“卓越”,把转机陷入危机就是“平庸”。
潘燊昌说:“我喜欢做‘与众不同’的事情,因为我很懒惰。因为做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就没有与人一较高下的压力,更可以发挥自己。”这是他的自我调侃。事实上,他喜欢做与众不同的事情,不是因为他懒惰,而是因为他有远见。
(三)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