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漫话·纵放悲歌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情意温绵忆旧人(2/2)
    专门为悼念亡妻而作的诗,大概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后继之作,真可谓汗牛充栋。夫妻的感情,在正常情况下总比一般的感情来得深厚,尤其当一方去世以后,回忆中所唤起的一切更为美好。所以,在这一类诗中,不乏感人至深之作。最有名的,可能要算唐代元稹的诗和宋代苏轼的词。元稹的悼亡诗写得很多,许多诗句广为传诵。如《遣悲怀三首》中“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等等。特别是《离思五首》之四,几乎人所皆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苏轼的《江城子》词,小题为《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写作的缘由正和徐渭相同。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可以说,从语言的精炼来看,徐渭的两首诗不如后面举出的两篇名作,特别是缺少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思量,自难忘”那样惊策醒目的句子。但它有自己的特点,却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这两首诗语言虽浅,内容其实不是很容易明白的。若不是对徐渭的生平有仔细的了解,对诗歌本身加以仔细的辨析,一下子也难以知道说的是什么。记得清代的一篇诗话,就把诗意搞错了。因为作者无论在诗题还是诗句中,都未曾标明悼亡的意思,更不用说悼念何人。他只是“述梦”,表现梦中的一些情绪和场景。也许,他本来并没有让别人读懂的打算,只是写给自己看罢了。

    生者对于死者,尤其是一个近五十岁的男子对于十九岁就死去的妻子,照道理说,应该有许多怜悯。一般的悼亡诗,都有这样的情绪。但徐渭在《述梦》之一中,却没有照“道理”说,反而指责妻子过早地抛下了自己。事实上,他并非真的指责妻子。他一生遭遇不幸,如今又身陷囹圄,内心里自然深深依恋于少年妻子往日所予的情爱,而指责正是一种温情的、依恋的表现。第二首只写了一个琐细的场面,没有强烈的语汇,也没有令人感受深刻的地方。但若细细地读,自会知道那一份感情是多么深沉而温柔,甚至感觉得到徐渭这样一个狂傲的人,其实内心深处是很孤独也很软弱的,需要有他人的感情来慰藉。

    这样的诗是不会有警句的。因为诗人在写作时,距离真实的感情状态太近,只有一些迷茫、琐细、平凡、具体的情绪。尽管他在表现这些情绪时也很精心,语言的节奏和声调十分轻柔,但他没有隔一段距离、比较冷静地审视自己的感情,从中归纳出什么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感受,因而也就难以给读者留下过目难忘的印象。但这样的诗,在感情上恐怕比一般的好诗要更真实;当读者理解了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时,就会被它感动。这情况与明代散文的趋向有些相似。明代的抒情散文,有很多是写得平凡、琐细,以求真实的。

    <span id=p></span>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