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漫话·杜甫心影录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苏涣(2/2)

    苏涣早年的经历,和西晋周处、中唐韦应物,颇有相似之处,只是后来既没有周处的功业,也没有韦应物的修养。他本来就是个对现实心怀不满的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在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之时,恢复原先的习性,走上叛逆之路,也是很自然的。像这样的叛逆者,历史上并不少见。在这上面,苏涣和杜甫,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是,他们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在当时都怀才不遇,落落寡合。“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鸟雀苦肥秋粟菽,蛟龙欲蛰寒沙水”(《呈苏涣》)。无数不学无术之徒,滥叨将相之位,而才学非凡之士,反倒沦落不遇,真可谓“鸟雀苦肥”、“蛟龙欲蛰”了。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共同的生活感受,才能使他们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是苏涣能够理解杜甫、杜甫能够赞赏苏涣的思想基础。

    杜甫不仅看重苏涣的为人,同样异常赞赏他的诗篇。据说“(苏涣)有变律诗十九首,上广帅李公。唐人谓涣诗长于讽刺,得陈拾遗(子昂)一鳞半甲”(《南部新书》)。《新唐书·艺文志》有苏涣诗一卷。现存诗四首,其中变律诗三首,如:“毒蜂成一窠,高挂桑树枝。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宛转迷所之。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几!”“养蚕为素丝,叶尽蚕不老。倾筐对空林,此意向谁道?一女不得织,万夫受其寒。一夫不得意,四海行路难。祸亦不在大,福亦不在先。世路险孟门,吾徒当勉旃!”这些诗,在艺术上并不高明,和陈子昂高蹈一世、寄兴无端的《感遇诗》无法相比,但充满批判精神,富于现实内容,似乎比陈子昂又进了一步。杜甫晚年所表彰的诗人,除了苏涣,就是元结,因为他们的诗,都是“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同元使君〈舂陵行〉》),和杜甫的创作精神,是一致的。这也是他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和苏涣成为至交的另一个深刻的原因。

    <span id=p></span>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