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漫话·杜甫心影录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盗贼本王臣(2/2)
    由于代宗在朝中纵容宦官为非作歹,在外又听任藩镇骄横跋扈,对他们赏赐无度,恩宠备至,结果必然是加剧国家的动乱,加重百姓的负担。“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这两句诗,对代宗的昏聩,作了极其辛辣的讽刺。还在肃宗乾元二年(759)任华州司功之时,杜甫就已看到,战乱之后,凶荒继起,民不聊生,变为“盗贼”:“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夏日叹》)在他晚年,更是多次表达了对官逼民反的忧虑:“恐乖均赋敛,不似问疮痍。万里烦供给,孤城最怨思。绿林宁小患,云梦欲难追。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夔府书怀四十韵》)希望朝廷能深悉民情,防患未然。但是,唐王朝于此却似乎毫无认识,对遍地哀鸿非但不加体恤,反而变本加厉,进行榨取。“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遣遇》)。可见官府视民如同莠蒿,刻剥无所不至,全不顾已经“征求贫到骨”的百姓如何承担。这种掠取渔夺,最终只是将百姓逼入绝境而已。杨伦评这首诗说:“贼盗皆从聚敛起,而下之贪纵亦从上之好货来。古来积弊,数语道尽。”(《杜诗镜铨》)与杜甫同时的元结,作《贼退示官吏》,指出当时官府对百姓的征敛欺压,比“盗贼”更加厉害:“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得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由于杜甫对官府草菅人命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对元结的诗,赞赏不已。

    杜甫认为,百姓变成“盗贼”,并非甘愿如此,实因官府所逼、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有感》其三)。在这疮痍满目、诛求方急之时,最迫切的事是君王能行节俭之德,减轻百姓的负担。对大多数士民来说,都是“抚我则后,虐我则仇”。高城深池,实不足恃,只有朝廷修德改行,才能使天下太平,宇宙长新。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