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漫话·杜甫心影录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曲江春游
    众所周知,开元年间是唐王朝的极盛时期。与此同时,玄宗的骄侈之心开始恶性膨胀,不愿再问政事,唯以声色自娱。开元二十四年(736),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去世,尽管后宫有数千美人,竟没有一个合他的心意,为此一直怏怏不乐。有人向玄宗推荐寿王(玄宗第十八子,武惠妃生)妃杨玉环。开元二十八年,玄宗在华清宫召见杨玉环,度为女道士。天宝四年(745),为寿王另聘王妃,同时册封杨玉环为贵妃。杨妃姿质丰艳,光彩动人,擅长歌舞,通晓音律,而且智算过人,善于迎合旨趣。玄宗得到杨妃后,喜出望外,情欢意合,恩宠备至。所谓“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杨氏权倾天下,富埒皇室,自开元以来,富贵荣华,未有能及之者,以致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是门楣。”

    天宝十二年(753)春,杜甫目睹杨氏姊妹在上巳节(古代民俗在农历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修禊)去曲江游春宴饮的景状,写了《丽人行》。清人蒋弱六有几句话,对这首诗作了极其形象和简洁的概括:“美人相,富贵相,妖淫相,后乃显出罗刹相,真可笑可畏。”(杨伦《杜诗镜铨》引)

    题为“丽人”,当然离不开对“美人相”的描写。“态浓意远”、“肌理细腻”、“绣罗衣裳”、“珠压腰衱”,诗的前面几句,从丰神、体貌、服饰等各个方面进行渲染。不过,这首诗并非为丽人而作,对杨氏姊妹的艳丽,诗人根本就没有赞赏之心,故虽然铺陈其词,刻划尽致,但也只是沿袭古来美人诗文中的滥调,层层敷色,雕绘香艳而已,神情索然,毫无生气。相比之下,后面描写“富贵相”要成功得多。

    尽管皇恩深厚,宠赐优渥,眼前八珍陈列,味穷水陆,但那些什么都已吃腻的达官贵人,却“犀箸厌饫久未下”,致使“鸾刀缕切空纷纶”。“箫鼓哀吟”,声乐何其盛;“宾从杂遝”,趋附者何其多。仇兆鳌释“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这两句诗:“秦、虢(杨妃的姊姊秦国夫人、虢国夫人)前行,国忠(杨妃的堂兄)殿后。鞍马逡巡,见拥护填街,按辔徐行之象;当轩下马,见意气洋洋,旁若无人之状。”声势又何其煊赫!形容一时富贵豪奢之状,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