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首短诗毕竟有一半的文字跳荡着鲜亮明快的春天气息,传达出一股压抑不住的生气勃勃的快乐气氛。倘若杜牧胸臆间充满了历史的感慨和叹息,那何以能快乐得起来?而读诗的人又何以把自己从诗的上两句刚刚得到的春意盎然的清新感受迅速抛却,转入到下两句历史回味的深沉慨叹中?这仅有二十八字的小诗竟需要完全不一致的两种心境来完成它的创作与欣赏,也许是不甚合理的。
杜牧是个很有抱负的人,也是个风流才子,他在江南生活过不少年头,游山逛水,寻欢作乐,却总丢不下他那点治国理家的梦想,他的诗里也总是爱端出一副缅怀历史往来、感慨万千的姿态来。杜牧对时事、旧事往往有比较深的见解,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发宏大精采的议论,而诗歌又恰恰是最容不下理性思索的艺术,所以,与其抓住杜牧好发议论的特点来再发议论,倒不如把这首《江南春》当作一首山水诗来看,因为诗里并没有半个议论的字眼,却只有山水景物的描摩,那议论只是读者自己加上去的。
在诗里,杜牧只是流露出他对江南春色喜爱赞美的心情,普普通通的词句正是他真实心理的表露。当然,这首诗的魅力不是由于它的平淡朴实,诗歌造语的平常有时也会使诗意荡然无存。平淡无奇是《江南春》这首诗表面的特征,好似随意道来,未加修饰,但如果把四句诗完整地联系在一起,就可以看到表面松散的字句下边,原来有一个联结紧密的结构框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写眼前见到的景物,是当时景,又是平面横铺式的,在时间、空间上只具有横断面,澄彻透明却显得单薄。可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则不仅把人的眼光引向在山水林木中时隐时现的寺塔楼台,使人的视线由横向的全景扫描变为点与点——即浮现的塔尖楼顶——的线性追踪,从而也使整个画面向纵深延伸。而且,由于这两句诗在人心理上引起时代沧桑之感,把人的思绪拉向历史深处,因此开掘了诗的纵向深度,使全诗无论在表现内容还是在它所蕴藏的情感上都达到了立体化的效果。正是横剖面与纵断面的和谐结合,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张力,使它看似平常,却拥有令人回味不已的魅力。
当然,一首好诗不只具有一种可以叙说的特点和长处,而每一个读者都能够从中感受到与自己趣味相投合的体验,又更增加了诗的理解的歧义性,对杜牧的这首《江南春》绝句恐怕同样各有己见,这就是“诗无达诂”吧!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