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很有名,不少人都曾经评述和征引。尤其是后两句,评述的人说它表现了杜牧的忧患意识,征引的人用它来斥责那些只知灯红酒绿、一晌贪欢而忘却了国家命运的人,这些评述和征引都不算错。不过,在文学评论与艺术鉴赏中最好不要先从这类内容上着眼,因为诗首先是诗,既不是自我表白书,更不是战斗檄文,那些“表现”的和“斥责”的东西并不一定非得写在诗里不可,散文也同样可以写出这些内容来。诗之所以为人传诵,并不仅仅因为它有这些内容,而是由于它首先是一首好诗。所以,下面将从诗歌的角度来分析这首《泊秦淮》。
秦淮河畔(江苏南京)
这首诗在视觉中最重要的是“烟”、“寒水”、“月”、“沙”、“秦淮”、“酒家”、“江”等意象,而听觉中最重要的是“唱”这个意象,这些意象都标志着诗人所在的环境。这些意象如何连缀,如何表现,会决定这环境的情绪色彩。假如说前两句像这样组织:“寒水生烟沙上月,秦淮岸边酒家明”,这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