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曾国藩的《告示》是在这首诗问世之后二百多年写成的,倘若将它移作《捉船行》的注脚,仍十分贴切,可见从清王朝建立之后的二百多年间,“掳船之风”盛吹不衰,且愈演愈烈,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贪婪的官吏借此敲诈勒索,鱼肉人民,以饱中囊。难怪清代一些诗人对“捉船”的虐政十分反感,给后人留下不少反映这一现实问题的诗篇。如钱澄之《捉船行》:“县里今年大捉船,有船不近长江边。往时系缆阑江口,如今横舰截江守。峨峨大艑载官鹾,官不放行可奈何。”这首诗着重写大船被官府拦截,使船工无法维持生计,“闲得一夜心不休,明朝替人驾小舟”。但是,驾小舟也不能逃避被捉的命运,高琼《小船歌》写道:“江中官船不知数,又见官符捉船住。大船买脱中船藏,小船仓皇避无路。”小船的处境不见得比大船好,甚至更坏。“捉船”的结果,逼得船民走投无路,李念慈的《封船行》就是写一对船工夫妇被捉载兵,结果连粮食也被夺走,只得深夜弃船而逃:“忍饥夫妇双泪流,夜弃舟航行乞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这类以捉船为题材的诗篇,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清代船民悲惨生活的图景。
而吴伟业这首《捉船行》,却独具匠心,和其他诗篇比较,它写得更生动,更深刻,因而更具有强烈的批判力量。诗从“捉船”写起,以讽刺性喜剧的形式,先是展现出一个戏剧性的场面:官差借口载兵而四出捉船,“大船”用金钱“买脱”,免被征用,“中船”看来势不对躲进港叉,只有“小船无知唱歌去”。然而小船依依呀呀摇着橹,一路上轻松地唱歌而去,结果却带来一系列麻烦,这样便把矛盾冲突引向**。船工的遭受毒打,篙师的“敛钱送”,郡吏的敲诈勒索,无不摄入作者的镜头。
诗写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作者却用了一个有力的反诘,使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更深入了一层:“君不见官舫嵬峨无用处,打鼓插旗码头住?”高大的官船,停靠在码头边,闲置无用,这就反衬出所谓“捉船载兵”,其实不过是一种借口、一个骗局而已。它深刻地揭露出清朝政府的**以及官吏的贪婪凶残。这个结尾强劲有力,且发人深省。
杨载《诗法家数结句》云:“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白石道人诗说》云:“篇终出人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梅村深得诗中三昧,能运用自如,这样的结尾,确实出人意表,收到了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不愧为诗林高手。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