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漫话·官场诗客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师生情谊(2/2)

    茂先是张溥的字,“茂先往事”即指崇祯六年的虎丘大会,诗中把这次虎丘集会看作是复社的遗风,不为过分。在张溥去世十余年之后,吴伟业仍一往深情地思念着已故的老师,可见师生情谊之重。

    与吴伟业关系密切的另一位老师是李明睿。李明睿字太虚,江西南昌人。他与吴伟业之父吴琨曾一起在王岾云家任教,当时吴伟业年少,随父就读王氏家塾中。李明睿奇其文,曾预言他长大后必成大器。李为人嗜酒落拓,有一年岁终,王家设酒宴请两位老师,出家中所藏玉卮侑酒,席间李明睿酒醉,不慎挥手将玉卮打碎,主人之子面露不悦之色,李便拂袖而去。吴琨急追至城闉,出馆捧十金为赠。十余年之后,吴伟业参加辛未会试,恰巧主考官就是这位李明睿,阅卷之后,他荐吴伟业会试第一名。对于这位恩师,吴伟业自然永世不忘,师生感情十分深厚。

    明亡后,李明睿从北京回到阔别已久的南昌,不久又因金声桓在南昌反叛清朝,在战乱中他又逃离家乡漂泊到扬州。吴伟业在《座师李太虚先生寿序》中说:“先生流离险阻,浮海南还,家园烽火,祸乱再作,仅以其身漂泊于江山风月之间。”写的就是这一段经历。他的《座主李太虚师从燕都间道北归,寻以南昌兵变,避乱广陵赋呈》、《阆园诗》、《寿座师李太虚先生》等诗,都写于这时。当时李弃官归里,吴也隐居家乡,他们都是明朝遗臣,忧国忧民,同病相怜,师生的感情更接近,也更融洽。

    这些诗,或追忆逝去的岁月:“十年金马梦,回首暮云中。”或表达对老师的怀念:“海内论知己,天涯复几人?关山思会面,戎马涕沾巾。”而更多的则是表现他对战乱的感慨和对故国的深情思念,《阆园诗》其十就颇有代表性:

    早买淮阴棹,仍登江上楼。晓来看北固,何处似南州!王谢池台尽,齐梁寝树秋。天涯忧国泪,岂为故乡流!

    当时江南地区早已被清兵占领,“何处似南州”云云,颇有江山依旧、风景尽殊之叹。最后二句点明伤心痛哭的缘由,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明亡后,李明睿浮海南还,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拒不仕清,因此吴诗中有“还家苏武节,浮海管宁船”的赞语,颂扬李的民族气节。遗憾的是,李于顺治十五年再仕清廷,未能保持晚节,这是后话。

    吴伟业还有一位老师名叫周廷珑,是他乡试时的房师。周廷珑字芮公,福建晋江人,天启乙丑进士。他们来往通问,友情甚笃。吴伟业有《寄房师周芮公先生》四首,因写于吴仕清之后,情绪较低沉悲切,有“惆怅平生负所知,尺书难到雁来迟”,“白鹤青猿叫晚风,苦将身世诉飘蓬”等句,他在诗序中说:“欣故人之杖屦,致远道之邮筒,爱作短章,聊存微尚,抒平生于慷慨,写尽日之羁愁。庶几同经丧乱,识此襟情,虽隔山川,无殊会面云尔。”可见他是以诗代信,诉说自己的情怀。只有面对知交,才能如此坦率地直抒胸臆。

    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伟业在文学上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老师们,但他并不恃才傲物,对于曾经哺育他成长的恩师,他是永志不忘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为人的忠厚。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