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苦滴残更,愁中耳倍明。生涯贪旧业,天意误躬耕。乞火泥连屋,输租潦满城。谁家歌舞宴,彻夜不闻声。
这两首诗写作时间相隔多年,但所表达的内容却有连贯之处。前一首勾勒出江南水乡久雨成灾的凄凉景象。绵绵淫雨,下个不停,田野里汪洋一片,淹没了一切,只有零零星星的寒树撑出水面。洪水泛滥,收成无望,最终遭殃的将是普通农民。“愁听惟支枕,艰难愧老农。”面对灾情,自己却束手无策,深感愧对老农。这发自肺腑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
后一首写夜深更残,那淅沥沥的雨声依然不绝于耳。久雨成灾,使诗人愁思难禁,彻夜不眠。“天意误躬耕”,诗人想到的是,久雨耽误了农业生产,言外之意是靠它过活的人们,今后的日子怎么办呢?写到这里,意思已表述清楚,本可以结束了。但诗人意犹未足,笔锋一转:“谁家歌舞宴,彻夜不闻声。”富豪人家面对这场淫雨所造成的灾害,非但无动于衷,而且依然通宵达旦寻欢作乐,沉迷在“歌舞宴”之中。这样的刻画,一层深入一层,给人以“峰回路转”的感觉,使诗所蕴含的深度增加了,避免了一览无余的弊病。如果不是大手笔,是颇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大量的咏雨诗中,有的把雨纯粹作为大自然的景象加以描绘,如王维“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杜甫“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雨不绝》),陆游“映空初作茧丝微,掠地俄作箭镞飞”(《雨》),刘基“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五月十九日大雨》)等等,或描写雨中景色,或表现雨的状态,都从不同角度捕捉雨的形象,加以刻画。但更多的诗篇,则是借咏雨以抒怀。前面所引两首吴伟业的诗就是如此。又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于光宗绍熙三年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当时陆游已六十八岁高龄,赋闲在家,但他收复中原的愿望始终未泯,甚至在梦中也念念不忘奔赴前方。所谓“风雨大作”,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在诗中我们可以感触到一颗跳动着的拳拳爱国之心。
雨虽无情人有情。人们寄情于雨,就会创作出具有艺术生命的东西。记得曾有人说过:“没有感情,艺术生命之花便会枯萎。”这确是经验之谈。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