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禁锢,展开想象的翅膀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由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想象力不是天马行空地乱想一通,而是需要一定的目的性,一切伟大的发明,都是出于一个创意,一个非凡的想象,有了脑中充分的想象,他才会动手去做,去成就一件事情。
可以这样说,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这些伟人的话向我们证实,我们从事任何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人类思想的进步,科学事业的发展以及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和现代社会,都离不开人的想象力。在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中,人们要揭示事物的本质,把握那些不能为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隐蔽联系,填补知识链条的空白,创造出不曾有过的新产品,就必须借助于想象去设计新产品的形象。
想象可使人们突破传统经验认识的框框,透过有限而深入到无限,推测过去、预示未来,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从而重新自由组合。
一次,一位教育专家旁听一堂地理公开课。老师把中国地图拿出来问学生,你们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有的同学说像公鸡,有的同学说像山羊。
这是专家第一次听说中国地图像山羊,也是第一次惊讶地发现,真的,中国地图更像一只有胡子的山羊而不是公鸡。他不由得看了几眼那些说像山羊的同学。
没想到那位地理老师又问那些说地图像山羊的同学:“你们再看看像什么?”同学们依然回答像山羊。想必那位老师认为在他的公开课上竟然出现这种荒谬的答案是丢他的脸,他又板着脸问:“你们再看看,真的像山羊吗?”这次,他的音量提高了。那些同学胆怯地说:“像公鸡。”老师提高嗓门再问全班一次:“中国地图像什么?”这次,全班同学都齐声回答:“像公鸡。”
老师满意地笑了。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许我们曾经也是那个说地图像山羊的同学,可是我们的想象力却被老师或家长在无形中给扼杀了。但也许是我们自身的原因,让想象力离我们越来越远。
还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这个圆像什么?幼儿园里的孩子讲出了几十种;小学生讲出十几种;中学生讲出**种;大学生讲出二三种;社会上的人们包括级别很高的领导干部,竟一种也讲不出来,因为不敢讲。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随着我们日渐长大,我们越来越不敢想象,总是把自己禁锢在固定的知识里,让思维趋于萎缩。不过,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发挥自己想象的天赋,让想象力与我们共同成长,因为想象力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对于想象力的重要,科学巨匠们有着强烈的共鸣。杨振宁是当今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认为,从事文艺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从事科技工作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他以他的老师,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物理学家泰勒为例,说泰勒的头脑中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古怪的念头,无论碰到什么人,他都跟人家谈,希望能一起讨论。正是这种“胡思乱想”,使他对20世纪的物理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认为:“形象思维是我们当前研究思维科学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而我们现在对它却不怎么了解。”军队总政也曾围绕“影响军队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因分析”,对我军两院院士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有关智商因素列出了9项,院士们将“想象力”排在了诸要素之首。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