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必知的22个硬道理: 保持基业常青的管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集中所有资源 才能建立竞争优势(2)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山叶”几乎成了乐器的代名词,不论是钢琴、吉他、电子琴,还是小提琴,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然而很快这个由日本山叶公司创造的神话,就被它自己打破了。它大举借贷,涉足多个领域,如网球拍、电视机、录像机、音响设备、摩托车、滑雪车和游艇等。1990年以后,山叶公司的利润不断下降,债务危机使其备受困扰。接连碰壁之后,山叶公司决定终止这种疯狂的多元化,它开始变得集中,又回到了乐器这一核心领域,最终走出了困境。

    另一个反面的案例来自蓝圈工业公司,它是一家在水泥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英国公司。20世纪80年代,蓝圈公司基于自己模糊的业务界定,做出了多元化经营的决策,全面涉足与房屋建筑相关的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业、制砖业、煤气炉、澡盆等,甚至还生产剪草机。一位已经退休的前公司经理回忆说:“我们为什么要生产剪草机呢?我们的逻辑推理是:你需要一台剪草机来整理你的小花园,而小花园不就紧挨着住宅吗?”毫无疑问,这种荒谬的分散,使蓝圈工业公司损失惨重,几乎因此而陷入破产的境地。

    集中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管企业的整体实力多么强大,若过于分散,其在单一业务上的竞争优势是很弱的,是很难跟那些集中于此的企业相抗衡的。因此,过于分散的企业必须像韦尔奇那样有勇气和毅力推行“数一数二”战略,剥离不赢利或非核心业务,进行多元化收缩,从而实现战略集中。

    很多大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积极地采取了行动。苹果公司发展起来以后,经营摊子越铺越大,影响了其在个人电脑方面的创新投入,结果削弱了自己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招致连年亏损。1996年,苹果公司把下属最大的生产基地转让给了scl公司,集中资源进行核心业务的新产品研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97年第四季度公司账面上再度出现赢利。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自从1984年被政府反垄断机构分散后,进行了多元化经营,业务跨越多个产业,包罗万象,结果导致自己的核心业务——通信服务无法重点发展。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放松电信管制的新立法后,at&t决心摆脱非核心业务的掣肘,扩大核心业务规模,为此at&t把竞争力较弱的个人电脑生产和通信设备生产分离出去,只保留通信服务这一核心业务。集中以后,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利润水平也迅速提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更多的行业将成熟起来,只有重量级的选手才有可能胜出。而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只有实行战略集中,进行多元化收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