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必知的22个硬道理: 保持基业常青的管理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进行以执行力为重点的绩效管理(3)
    人们在谈到福特公司在t型车上的“执著”时,总把错误的原因归结到公司不积极进行产品创新,甚至是亨利·福特本人过于自大上。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亨利·福特在执行战略的过程中,没有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及时调整战略。福特公司的战略规划是“生产谁都能买得起的汽车”。在执行这一战略规划时亨利·福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流水线操作、对车型进行改革等等,最终实现了福特公司在t型车上的辉煌。

    福特公司在t型车上的胜利也表明了战略的正确性。“生产谁都能买得起的汽车”这一战略是正确的。但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分期付款购物方式的出现,“买得起”这一标准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人们攒上20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一辆t型车,但现在人们只需先付很少的钱,或许只有3个月的工资,就能把一辆更舒适、更时尚的汽车开回家。但是亨利·福特对所有的这些变化都熟视无睹,即使自己的市场份额已经消失,他也没有对“买得起”这一标准做出丝毫改变。

    于是1925年,福特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从54%一下子跌到了45%。第二年,通用汽车公司雪佛兰牌汽车的面世,进一步挤占了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到了1927年5月,亨利·福特被迫承认自己在这场汽车市场竞争中落败,并且让工人们回家,然后自己开发t型车的“继承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