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密码
1.
台州现象
截止到2003年底,台州这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中部小城实现了992.78亿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幅达14.8%,名列浙江30多个县市的第五位——而1978年,台州的gdp还是浙江倒数第二。
据统计,如今这笔巨额财富的创造者——全市8万多家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已是“十分天下逾九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紧邻的温州出现了低端产业“代际锁定”现象的同时,同样以小商品制造起步的台州,则实现了快速的产业升级。现在,台州已形成了汽车、摩托车及配件、医药化工、模具塑造、家用电器等十大支柱产业,并且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
当地著名企业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说,“不像其他地方产业的散乱小,台州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集群和强精企业。这是台州所特有的。”
确实,台州孕生的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让人艳羡。截至2003年底,台州工业产值超过亿元企业达到155家,其中10家企业超过10亿元。除此还拥有四家上市公司,其中两家是由民营企业改制而来。
“我们把这称之为‘台州现象’。”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史晋川教授透露,由他牵头的有关“台州现象”的研究课题报告刚刚封笔。
2.
产权改革“五步走”
史晋川教授指出,他们在研究中考证出,台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源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