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理由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经典
汉唐盛世治国的至宝
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
海外发行量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书
超前的世界性哲学思想
学术与社会价值并重的不朽著作
二千年中国文人思想的源泉
作者:老子
国别:中国
类型:哲学著作
成书年代:战国初期,前5世纪
阅读时间:青年、中年
推荐读本:《老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背景搜索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员,在民间被称为太上老君、道德真君。关于老子有许多神话般的传说,宋代的《太平广记》在第一卷的卷首就着重介绍了他:传说,他的母亲怀胎七十二年,方才剖左腋而生一白首老孩,故称老子;又说,他的母亲在李树下生育老子,生下来即会说话,指李树道:“以此为我姓。”传说虽然虚妄,却反映了老子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由于老子学识渊博,声望显著,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并表达了对老子由衷的敬仰和赞赏。春秋末期,周王室趋于衰微,且内乱不断,老子有心归隐,跨青牛远去,至函谷关,关令尹喜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著书上下篇,道德五千言,即为《老子》。现代学者认为,此书并非全是老子手定,而是由战国前期道家学派编纂而成。
⊙内容提要
《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为《德经》,总称《道德经》。无论在中国的哲学、政治、军事、管理、宗教、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此书都可称得上经典名作。它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