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18年国会选举的研究表明,在相对来说的早期阶段,宪政的形式和宗派主义的现实相互渗透,那时二者看上去尚能共存。1917年6月13日,在守旧的将领张勋力图使清帝复辟的短暂过程中,1913—1914年选出的民国第一届国会第二次被解散。张勋被效忠段祺瑞的力量逐出北京,段复任国务总理。段祺瑞以前在内阁任职时,将国会视为眼中钉,现在他决定换掉它。他的借口是,击败张勋复辟是再造民国,应当遵循辛亥革命的前例,召集临时参议院起草新的国会组织法和国会选举法。选举新议会将给民国一个新。只换国会不换总理,当然说不过去,南方5省拒绝参加。然而,临时参议院还是于1917年11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由段祺瑞的追随者及结盟派系成员控制的临时参议院制订了选举人数更少、更顺从的国会的条例。
选举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选各省的选举人,他们稍后开会再选举国会议员。例如,在江苏省,众议院初选和复选的日期分别定在5月20日和6月10日,参议院初、复选日期为6月5日和20日。第一阶段众议院选举,被英国驻南京领事翟比南描绘成“一次**和流氓作风的真正胡闹的活动〔原文如此〕1”。他写道:“选票行情和日常的市场涨落一起记录在当地报纸上,就像一件可买卖的商品,与大米或豆饼或其他商品的地位相等。”选举监督截留大批本应分发给已登记选民的选票,填上假选民的名字,投入票匦,或雇佣“乞丐、小贩、算命先生、农民及诸如此类的小人物”投票,这些都非罕见。另外,选举助理也可以将一批选票卖给候选人,由他按同样方式处理。有些候选人由于未能买到足够的选票,就雇佣流氓到投票站去抢。还有候选人付钱给另一些候选人,让他们退出竞选的例子。翟比南报告说,在第一级参议院选举中,情况较为平稳,因为选举人较少,更容易收买所有选票。2
在第二阶段选举中,候选人“开始认真地竞相出价”,在此阶段,众议院的选票从150元至500元不等。因对选票价格争论不休,选举一再推迟。我们有来自天津的报告,如果说江苏的城市与天津有什么相像之处的话,那就是茶馆、酒肆和妓院的生意,由于候选人招待潜在的支持者,以及利用那里的房屋商定选票交易而从每年春节后的冷淡中恢复过来了。天津的作家问道:“谁谓选举无益于小民哉?”3
段总理的选举机器安福俱乐部,在江苏有一个分支机构,称为“雅园”,大概是根据安福系的使者们在南京款待未来的支持者及用金钱换选票的那座建筑物的名称而得名。翟比南报告说,尽管“该省大部分人强烈反段”,第二级众议院选举的结果是,安福俱乐部赢得了3/4的议席。1安福系在江苏的主要对手是研究系。在众议院选举中行动不力之后,研究系作出“极大的努力”以赢得一些参议院席位,多亏其盟友、江苏督军李纯发起的“虽不引人注目却是强有力的竞选运动”,它才在复选中在参议院设法收买到了几个议席。2
据报告,每位参议院候选人的选举费用为4万元。安福俱乐部在江苏的投资,据一位观察家的估计为10万元,据另一位观察家的估计,仅参议院选举即达16万元。3安福俱乐部,由于向无力收买议席的候选人提供经济援助,和让不接受经济援助的候选人在它的旗号下当选相比,能够保证它在未来国会中得到更忠诚的支持。
尽管安福俱乐部在其他省份也花费了大笔金钱,但很少地方出现江苏那样无把握的结局。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爵士在报告中只是稍加夸张。“各方面的结果都符合控制选区的军事领袖的意见”。4当然,议席带来的利润和荣誉,甚至足以在主宰当地的地方军阀的拥护者们当中,激起竞争而买卖选票。但在大多数省份,只是省代表团的准确组成不明确。其政治上的结盟是事先确定了的。
在向新国会派遣代表团的17个省中,13省的军阀与段祺瑞结盟。这13省中,有11省的代表团实际上加入了安福俱乐部,成了它的组成单位,并在对家乡军阀的愿望作出反应的领导人带领下,作为一省、二省或三省集团或代表团在俱乐部内活动。两个与段结盟的军阀控制的省在其代表团中显示出强大的非安福力量。3个由支持段的对手冯国璋的军阀控制的省及中立的浙江省,也产生了混合的代表团。特别行政区蒙古、西藏、青海和所谓“中央选举会”(分为6部,由少数名人在北京组成)的代表团中的亲安福势力极强,因为它们都是在中央政府的直接影响下选出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