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五章(2/2)
    但是,忽必烈并不把自己局限于作为幕僚和行政官员的儒士中。他的汉族臣僚不可能受到完全信任,而且他们也不能帮助忽必烈实现他的所有目标。例如,在军事方面,忽必烈依赖蒙古统帅的建议及辅佐。他把当前的和以后的军事行动都委托给蒙古人。他用畏兀儿人和突厥人作翻译、地方长官和文书主管。所以,1259年蒙哥去世时,忽必烈已经招募了代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职业的幕僚和官员。尽管他不是第一位从被征服的民族中寻找幕僚和助手的蒙古人——窝阔台和蒙哥在他以前已经这样做过——但他是惟一拥有如此多的志同道合的幕僚的蒙古人。

    一位对忽必烈有影响力的顾问是他的妻子察必。尽管有关她的一生及事业细节的文献甚少,但足以揭示对于一位追求成为伟大帝国统治者的男人,察必是一位合适的伴侣。她劝告忽必烈防止蒙古家臣把他分地中的肥沃农田变成牧羊的牧场。她的理由是如果忽必烈鼓励这种转化,他不仅会破坏自然农耕经济,而且还会疏远他的汉族臣民。察必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尤其热衷于吐蕃佛教。她生下的第一个儿子取名为朵儿赤(来自藏文的rdorje)。毫无疑问是她敦促忽必烈邀请像海云那样的僧侣来到他的领地并且和他们讨论深奥的佛教教理和教义。她对佛教的热情肯定促使他支持这种宗教。总之,忽必烈认真地考虑了察必的各种见解。

    然而在他的兄长蒙哥于1251年就任汗位之前,包括他的妻子察必在内的这个杰出的谋士集团尚未使忽必烈崛起。忽必烈仍是一个朦胧的人物,这个时期的蒙古文、汉文或者波斯文史料中很少提及他。但是,随着他的兄长夺取权力,忽必烈开始担负重大责任,并在该时期的历史上得到更多的注意。他出来说服蒙哥为控制蒙古帝国向窝阔台家族进行挑战。随着他的哥哥在1251年获得成功,忽必烈加入到宫廷的内部决策圈中,蒙哥在争取汗位斗争中的对手们能得到相对宽大的处理,他起到一定作用。

    蒙哥统治期间忽必烈的第一项重要任务是承担一次军事远征。蒙哥希望继续他的前任们的扩张政策,并命令他的弟弟旭烈兀把蒙古统治扩大到中东。而另一个兄弟忽必烈则受命率军对现今云南省内的大理王国远征。对中国西南这一地区的控制可为蒙古人提供进攻南宋王朝的另一个基地。1252年七月忽必烈接受蒙哥发动远征的命令,但是直到1253年九月他才向大理进军。1大理战役的准备对他来讲特别重要,因为这是他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在36岁时他终于得到一次进攻极其重要的军事目标的机会。他不希望糟蹋掉这次可以证明自己是军事指挥家的机会。

    1253年夏末忽必烈准备好完成蒙哥交给他的这项任务。他的军队从陕西出发向大理进军。在发动进攻之前,忽必烈派遣三位使者要求大理投降。大理国王段兴智以及在国王后面执掌实权的宰相高祥对此所做的回答是杀死了这三位使者。因此忽必烈向大理国发动三路进攻,他的军队打败敌人,迫使敌人退回到首都。汉文史料称赞姚枢阻止了不必要的杀戮。他劝说忽必烈命令部下制作一幅带有禁止杀戮字样的帛旗,使城内的居民确信如果投降,他们的生命可不受伤害。由于这种保证,大理选择了投降。忽必烈没有食言:居民没有受到伤害,他们的政府系统只有很少的改变,并且允许段氏家族和忽必烈指定的宣抚使分享权力。

    忽必烈的第一次军事远征是凯旋而归,他实现了蒙哥的愿望。他的军队损失很小,并且他把蒙古的控制扩展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一个向中国南部发动进攻的基地和一条扩大与缅甸及印度贸易的通道。通过领导一次成功的战役忽必烈在蒙古人的眼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一个人要在蒙古贵族中得到认可必须显示军事首领的才能,现在忽必烈表现了自己的气质,确保在蒙古同胞中提高自己的形象。

    1 [40]e.a.沃利斯·布治译:《叙利亚编年史》,第1卷,第398页。 1 [38]波义耳译:《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199—200页。 2 关于脱罗■和其他畏兀儿人对蒙古人的影响,见[398]罗依果:《蒙古统治下的突厥人:13—14世纪突厥与蒙古关系初探》,第281—310页。 1 关于这些汉人幕僚,见[853]萧启庆:《忽必烈时代“潜邸旧侣”考》;[828]姚从吾:《忽必烈汗对于汉化态度的分析》。 2 [54]陈学霖:《姚枢(1201—1278年)》,第45页。 3 [653]《元史》,卷189,第4314页。 1 关于这次远征及其意义,见[653]《元史》,卷4,第59—60页;[839]夏光南:《元代云南史地丛考》,第107页;[659]杨慎:《南诏野史》,第184—186页;[354]多桑:《蒙古史》,第2卷,第310—314页。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