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地说,蒋介石每次的检讨和反省,虽然不断更换说法,有时的确言语深刻,批评也极为严厉,但那也只是在某些无关痛痒的失误方面。而对于他自己的独断专横,在全国搞独裁,一切私有,政治**等等,特别是他个人既当政治家,又当军事家,还当文化领袖,这种个人领导作风的不民主和不科学,蒋介石一点反省也没有,倒是把下属和国民党骂了一通,却不明白,这一切实际上是他一手造成的。
蒋介石一直接照封建帝王的模式在统治中国,所以必然失败,在失败之后,他虽然不愿批评自己,但多少进行一定的检讨和反省,这一点还应当给以肯定。但最无意义的是这种检讨太表面化,所以对国民党的发展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
2.”改造”声势
失去大陆,蒋介石认为”是党的失败,而党的失败主因,是一般党员对三民主义之信仰的动摇,其应特别警惕者:(一)曲解三民主义;(二)毁弃革命领袖。因此,蒋介石下定决心要改造国民党,把台湾建成”**复国的基地”。
早在内战时期,蒋介石就觉得”应当彻底改造我们的党,改组我们的革命组织”。只不过那时国民党内外交困:外部方面既有中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种种针锋相对,也有外国势力带给他和他的”党国”的种种压力;内部有国民党各派系的明争暗斗,其独裁统治引起普遍不满,倒蒋之势汹涌而起。以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节节退缩,兵败如山倒。国民党当然没有时间来整顿自己,蒋介石也无此心力。直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台湾海峡,蒋介石才获得喘息机会。加之,自己已复职”总统”后,也有了名分,为重新控制在台湾地区的国民党及其领导权,蒋介石遂决定全面改造国民党。
而实际上,中国国民党的这次改造,发轫于1949年7月18日,蒋介石于广州举行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他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改造决定,并获通过。
1949年9月20日,蒋介石发表《为本党改造告全党同志书》,号召全党研讨改造方案,提出彻底肃清失败主义毒素,痛除派系倾轧,铲除官僚主义作风问题,从而明确了此次改造的宗旨。
蒋介石此时制造”改造”声势实际是一箭双雕,一方面可以利用改造机会,纯化国民党为其服务;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利用此机会彻底挤垮党内不同派系,特别是将桂系彻底击败。
1950年7月2日,在国民党中常会上,蒋介石发表《关于实施本党改造之说明》。该会通过了”党务改造案”,决定:中央委员会暂停行使职权,成立中央改造委员会;开除认为不合格的党员,成立中央评议委员会;提出在”**救国”中吸收新党员,在政治改革中提拔干部。
同年8月5日,国民党组成由陈诚、张其昀、张道藩、谷正纲、蒋经国等十六人组成的”中央改造委员会”。知名地理学家张其昀被任命为秘书长,该委员会取代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职权,成为”太上内阁”,正式开始对国民党的改造。在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中央改造委员会大纲》。会后提出中国国民党改造纲要,称为《本党改造纲要》。共十一大项:
(一)总则。中国国民党为民主政党并扩大其社会基础;对于其他**抗俄的民主政党尊重并与他们合作,共同”为拯救国家维护民主政治而奋斗”。
(二)国民党的构成。以广大民众为社会基础,以爱国的革命分子为构成。
(三)国民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权制”;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四)国民党的组织整顿共十条。主要是”淘汰腐恶分子,加强革命阵容,实行彻底整肃”。其肃整对象为:”叛国通敌”者、”跨党变节”者、”毁纪反党”者、”贪污演职”者、”信仰动摇”者、”不正当经营以取暴利为目的”者。
(五)国民党的干部原则四条:大公无私、忠诚守纪和有领导才能以及接近青年、劳动民众”并能为其利益而奋斗”。
(六)国民党的作用。彻底改革过去错误作风,为实现主义而奋斗,深入民众;讲求效能;精诚团结。
(七)国民党的领导。1.以原则为领导:以思想沟通全党;以政策决定人事;以工作考核党员;以是非解决纠纷。2.一元领导:组织决定一切;”领袖采行组织决定,干部贯彻领袖的意志”;”以组织决策,以政策领导政治”。3.民主领导:上下意见沟通;”以讨论统一意见,以说服打通思想”;”以宣传号召同情”;”以实践取得信任”。
(八)党员权利与义务。权利是:有选举和被选举之权;”有受提名扶植之权,有爱党救国抚恤之权”。义务是:研究理论;宣扬主义;遵守党章;缴纳党费;出席会议等义务。
(九)纪律五条。不准违反肃整条款;保密规定;不准组织小组织和违背党的政策与命令和不缴党费;不准不出席小组会议。对违纪的制裁有四种:警告、停止党权、开除党籍、解散党的组织。
(十)凡处地下之组织,条款另定。
(十一)党政关系。实行政党政治,依主义定政策,以政策决定人事,以组织管理党员;党的政策应透过民意机关及在政府服务之党员,依法定程序构成法令及政令。
1950年8月16日,台湾”行政院”通过《台湾省各县市行政区域调整方案》。第二天,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通过《中央改造委员会各处组会组织章程》,依据新的行政区划重建党的地方组织。
这段时期,国民党改造党的项目,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党员归队和整肃。1950年10月6日,蒋介石发出通报,党员重新登记,规定登记时间为20日,过期不等,以示其忠心,个别情形可以补办手续;整肃较为严格认真,既对党员整肃,也对干部整肃,同时处理党内外财物,等等。
二是关于党政关系改造。蒋介石改造国民党,很注重党政关系改革,1951年2月28日,”中央改造委员会”通过党政关系大纲及其说明,指出在民意机关和政府机关均加强党的控制,设立党部或政治小组,以党组织管理和决策。但在司法、考核机关中不设党组织,使其独立行事。
在省市县机构中设政治综合小组,使党政民三方面领导人可以齐集一堂,沟通意见;遇有争执难以解决时,即由中央裁决。
三是加强民运工作。蒋介石认为自己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党群关系的对立。到台湾后,他吸收了中国**的党建经验,改造国民党时,所以特别注重改善党群关系,加强民运工作。具体表现为:为扩大农民的利益办事;为工人利益办事;关心青年生活;提高妇女地位等。
四是进行广泛社会调查,沟通全党思想,走群众路线,广征意见,以便于改造。
蒋介石对党务的改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对地方党务的改造。蒋介石认为党的改造成败在基层,基层就是地方党的组织。1950年9月,”中央改造委员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省级所属党部改造之措施及组织规程》和《改造期间区党分部小组划编及改组原则》。10月又通过《中国国民党省级改造委员会组织规程》和《中国国民党县(市)改造委员会组织规程》,作为地方党改造的根据。同时规定地方党务改造期限:区党分部五个月完成;县市党部七个月;省级党部九个月。
二是职业党部和知识青年党部之改造。职业党部又分职业工人和产业工人两大类,其改造除归队、整肃、吸收的党员外,重在经济改造运动和社会改造运动。
三是海外党务改造。首先是恢复海外党部其次是通过改造强化组织力量;”培训**斗争精神”;实施党员训练;改进党部与使馆联络工作。再次是作好宣传工作,积极开展侨运。
四是掀起”**抗俄总动员运动”。此项运动1952年2月1日发起,蒋介石为达到动员目的,发起对台湾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四大改造运动。
五是革命实践运动。1952年3月,”中央改造委员会”又公布《革命实践运动纲要》,主要内容为:加强五院之间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五权宪法”精神;今后努力目标为建立”三民主义的国家”;一切从头重做,”能建设台湾就能反攻大陆”。
蒋介石在台湾进行的以上改造运动,自1950年起,到1952年10月10日国民党”七大”开幕之日止,经两年三个月而完成。蒋介石基本上取得了两项成绩:
一是重新整顿了国民党组织。蒋介石通过对国民党的改造,肃清了非蒋派势力。对党员训练加强,改造了党部,从而使蒋介石对国民党的控制加强。
二是削弱了国民党内非蒋派别的政治力量。蒋介石总结以往经验,借”改造”之机,把一大批异己力量压了下去。对统军的,解除其兵柄;对从政的,剥夺其实权。
在”改造”运动中,损失最大的当数长期把持国民党组织大权的陈立夫、陈果夫及其牵头的cc系。同时,蒋介石还通过设立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把那些过去有势力的党内元老供起来,实际上是架空他们。
当然,通过改造,蒋介石也安置了一批忠于自己的人,其典型表现一是让他的儿子蒋经国进入国民党中央决策机构,二是让他的得意门生陈诚扶摇直上,三是让名不见经传的严家淦崭露头角。
轰轰烈烈两年多的国民党”改造”声势渐渐平静下去,国民党内部权力结构进行重新组合,蒋介石在台湾稳住了阵脚,在台湾的国民党小朝廷再也没有一支政治力量可以和蒋介石”对话”了,他自然也不再会担心被迫辞职下野,可以得心应手地在台湾大搞其独裁专政了,这一回由于地方小,人员少,再加上他已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改造,加强国民党为其服务的能力。而且,蒋介石将儿子蒋经国扶持起来,准备着接他这封建小王朝的班。这是蒋介石改造国民党的两个最大收获。
□ 作者:何虎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