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历程》张良村_等编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三章 近代文学(2/2)
    1912年以后,日本近代文学便走向分化衰落期。这时文坛上先后出现了唯美主义、白桦派和新思潮派等文学流派和团体。

    唯美主义文学以永进行风(187——1959)、谷崎润一郎(188——1956)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以描写人的变态心理和变态为目的,是一种表现在官能享乐中寻求精神满足的文学。

    白桦派由一些作家创办的同人刊物《白桦》而得名。白烨派作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主要代表作家有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有岛武郎(1878——1923)和志贺直哉(1883——1971)等。他们大都以严肃的态度写作,在创作技巧上有许多革新。

    新思潮派从菊池宽(188——1948)和芥川龙之介(1892——1927)等人创办的《新思潮》杂志而得名。芥川龙之介是该派的代表作家,他一生创作颇多,题材涉及甚广。《罗生门》(1915)、《鼻子》(1916)等是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罗生门》取材于古代故事集,描写了饥荒年代一个仆人和一个老妇为生存挺而走险、作恶为盗的故事。小说构思新奇,寓意很深,揭示了善良的人在生存面前表现出的极端利己主义心理和弱肉强食的恶行。

    自然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流派,在艺术上主张按照事物原样子进行写作,在思想上反对旧道德、旧观念的资产阶级的写实主义。它的产生对日本近代文学有一定影响。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从1901年到1906年,它经过了一个译介法国自然主义作家的作品和论著的准备、孕育阶段。从1906年岛村抱月的理论著作《被囚禁的文艺》和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问世之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便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出现了日本文学史上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与日本的社会形态和文学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明治维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20世纪初期日本在政治上实行的是天皇制集权主义,思想上仍保留浓厚的封建主义残余,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开始走上了帝国主义、封建军国主义道路。民主、自由、繁荣、进步的理想破灭了,广大知识分子处于丧失理想、没有追求、没有出路的状态。这种社会历史条件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产生的土壤。从文学发展的内因来看,这时以二叶亭四迷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和以森鸥外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都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夭折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家要求产生一种新的文学流派,能在暴露社会的同时也暴露自我,在描写“时代的真实”的同时也表现“自我的真实”。从外在的原因来说,20世纪初日本文坛受到西欧自然主义思潮猛烈冲击,在大量译介左拉、莫泊桑、福楼拜等人的作品的同时还大量译介俄国古典文学作品。可以说,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诞生起了推动作用。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在理论上主张“破理显实”,即主张作家要排除一切理想,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样子去描写“真实”。自然主义理论家主张作家要排除一切目的和理想,如实地表现自我,描写自然,排除对社会和自然现象作任何评价。理论家长谷川天溪认为理想是远离现实的’描写理想不仅无助于表现现实,而且还会妨碍“对生活现实与真实的把握”。

    第二,在实践上主张遵循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法。自然主义者要求作家冷静地、客观地、不带任何倾向性地去描写事物。按照田山花袋的话说,这种描写要“露骨又露骨,大胆又大胆,几乎使读者禁不住战栗起来”。所谓“大胆’与“露骨”的描写就是要求作家以绝对客观主义的态度,对现实中的“美、丑、善、恶”不带任何偏见和倾向地去忠实地再现出来。因此,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被称为“大胆、露骨描写”的文学。

    第三,在方式上要求作家自我仔悔和自我暴露。自然主义理论家岛村抱月(1871——1918)在《被囚禁的文艺)(1906)和《文艺上的自然主义》(1908)等论著中提出,作家不仅要写自己,而且要写自己作为动物的“性本能”和“性冲动”,要对个人丑恶的私生活进行仟悔。这一理论对自然主义文学后期日本“私小说”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日本自然主义作家情况复杂,他们往往是从其他的流派转变过来的,因此日本自然主义文学除了自身主要的特点之外,还存在着各种流派交叉影响的特点咱然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产生分化的现象与这一特点不是没有关系的。

    从1906年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问世到1912年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鼎盛阶段。在这个时期之内由于自然主义运动的兴起,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相继出现。除了岛崎藤村的《破戒》(1906)之外,主要的还有:田山花袋的《棉被》(1907)、《生》(1908)、《乡村教师》(1909),岛椅藤村的《家》(1911),正宗白鸟的《向何处去》(1908),德田秋声的《足迹》(1910)等等。1912年以后自然主义文学便走向分化衰落时期,但也有一些重要的作品,如岛崎藤村的《新生)(1919)和德田秋声的《糜烂)(1913)。

    岛崎藤村(1872——1943)是从浪漫主义转向自然主义的作家,也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长篇小说《破戒》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小说的主人公獭川丑松是一名小学教员,出身于被称为“秽多”的日本贱民阶级,从他的祖辈开始,就一直受社会的歧视和迫害。他的父亲告诫他,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隐瞒自己的“秽多”出身。这是一条“千万不能违背”的戒律。他为人正直,工作认真,同情受歧视的学生,深受师生的爱戴。但是遭到学校另一派势力的嫉妒和打击。同时他也为自己隐瞒出身,不能堂堂正正做人而深感苦恼。由于受“秽多”出身的进步人士猪子莲太郎的影响,他决心冲破一切障碍,在学生面前公开自己的出身。尽管他知道这样做了以后会丢掉“饭碗”,但他为了向不公平的社会挑战,为了获得思想上的自由,他终于“破戒”了。不过他的“破戒”的方式是卑躬屈膝地跪在教室里向学生仟悔。这部小说通过卫松同社会的冲突,特别是他内心中破戒与否的矛盾,深刻地揭露了明治社会的黑暗现实和尖锐的阶级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者的同情。丑松是近代日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正在觉醒的典型,具有一定的反抗性。不过,通过他跪在地上的“破戒”方式说明他的反抗是有限度的,他性格中存在着较弱、妥协的一面。《破戒》作为自然主义文学,一方面由于它闪烁着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光芒,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毫不掩饰地夸张、渲染丑松卑屈的仔悔行为。

    岛崎藤村具有更典型的自然主义特色的作品是他于1919年创作的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新生》。作品描写的是主人公岸本同他的侄女节子发生关系并在道德上产生危机感的故事。岸本即是作者本人。作家完全遵循自然主义创作理论,排除虚构,“大胆而露骨”地向社会公开告白,以此来自我仟悔、自我净化。这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作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先驱者之一的田山花袋(1871——1930)不仅对自然主义的理论有建树,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棉被》(1907)被认为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小说的主人公竹中时雄是个已有妻室的中年文人,他收留了一个芳龄19的乡下姑娘芳子做女弟子,教她学写小说。每当他给芳子讲俄国小说时,他就闻到一股“香水味、味和女人味”,于是内心便激起了浪花。他想,只要有机会,“冲破道义的约束和习惯势力会比裂帛还要容易”,但是基于环境道德观念他没有这样做。后来芳子有了情人,他因在感情l失掉芳子而很不平静,于是写信给芳子的父亲,让他将芳子接回乡下去。芳子走后,时雄来到她睡过的房间,看到她的棉被,“、悲哀、绝望”猛地向他袭来。他把脸贴在棉被上,尽情地闻着芳子的余香抽泣着。这部小说是一篇活生生的、裸的大胆的人性的仔悔录。作品通过对竹中时雄苦闷的描写,一方面揭示“”、“性冲动”作为一种基本人性的不可遏制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作家在创作方法上自我仟悔、自我暴露的追求。从这个意义来讲,《棉被》是一部按照自然主义理论写成的小说,它的创作手法对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

    从思想意义来看,《棉被》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认识价值。芳子美貌温柔,性格开放,有独立自主意识,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主婚恋的“新女性”。竹中时雄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利己主义者,他名为芳子的“保护人”,实为给她制造悲剧的罪人。他自己要享有自由,却不愿给芳子以自由。他执意把芳子从她的情人手中夺过来的举动是由于受“即使不为我占有也不能让给他人”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所驱使,这样做的结果是拆散了这对热恋中的情人,将芳子推进了痛苦的深渊。作品通过芳子的悲剧命运揭露了明治维新后残存的封建势力和新起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对社会的危害,同时也暴露出妇女解放的问题是社会的严重问题。-

    1918年以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衰退了,它在近代文学中的地位由“暴露自我”的“私小说”取代。

    在近代史上印度是东方受外来侵略时间最长的国家。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印度人民多次掀起反殖民主义的民族大起义和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所有这些社会历史的内容都必将成为文学反映现实的重要题材。因此,印度近代文学具有鲜明的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思想倾向。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一直有多民族多语言的文学传统。近代印度文学中,孟加拉语文学和印地语文学成就最高,具有代表性。

    东印度的孟加拉,经济、文化发展较快,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传播较早,先后出现了般吉姆、萨拉特、泰戈尔等一批著名作家。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的光辉代表,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般吉姆·钱德拉·查特吉(1838上1894)是孟加拉语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精通多种语言,一生中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近10部,其中《将军的女儿》(1865)、《阿难陀寺院》(1882)都是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品。《阿难陀寺院》反映的是1772年印度北方一个专院的出家人武装起来,从英国侵略者手中救出被害的妇女、儿童,夺回运银车辆,击毙英军指挥官的真实事件。它是印度近代文学中把斗争锋芒直接指向英国殖民者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般吉姆也写过六七部以社会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中以《毒树》最为有名。在这部作品中第一次提出了寡妇改嫁问题,引起社会极大的反响。

    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1876——1938y是印度文学史上仅次于泰戈尔的大作家。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有过一段长时期的流浪生涯。他一生中创作了30部中、长篇小说和大量的短篇小说,他的作品多以反对印度社会不平等现象、反对腐朽的封建传统和反抗殖民统治为主题,如《乡村社会》(1916)、《嫁不出去的女儿》(191)、《斯里甘特》(1917——1933)、《道德败坏的人》(1920)、秘密组织一道路社》(1929)等都是这类题材中比较有影响的作品。《斯里甘特》是一部e传体小说,共4卷。小说通过一个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青年斯里甘特和“沦落”为歌女的拉佳拉克什弥的爱情故事,展现了20世纪初印度社会的广阔画面,暴露了贵族、绅士骄奢淫逸的生活,反映了印度妇女在封建意识的毒害下的不幸遭遇。斯里甘特十分同情女友的不幸。他们两人也能真诚相爱,但是没有勇气摆脱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最后只好被迫分手。这部作品以朴素的艺术风格、细致的心理描写、幽默讽刺的语言深得读者欢迎,是印度现实主义文学中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印地语文学的最重要的作家是赫里谢金德尔(1856——1885)。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也是早期文学革新的倡导者。他在剧作《按吠陀杀生不算杀生》(1873)中嘲讽了贵族、婆罗门和祭司。他的《印度的惨剧》被誉为印地语文学中第一部爱国主义的作品。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