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珍妃是怎样堕井溺死的?
    珍妃,姓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其父长叙曾任广州将军、户部、礼部侍郎。珍妃的童年是在广州度过的。广州得全国风气之先,与外洋接触较多。因此珍妃从小就对摄影照相、风琴、钟表之类的东西发生了兴趣。入京后,父亲又延聘江西举人文廷式为西席,故珍妃“颇通文史”。她“才色并茂,且有胆识,实女子中不可多得者”。(《十叶野闻》)光绪十四年(1888年)珍妃13岁,与异母胞姐瑾妃一起应选入宫。次年光绪帝大婚,册封为珍嫔。甲午战前,珍妃颇得西太后宠爱。光绪二十年,西太后万寿庆典前夕,她被晋封为珍妃。但是此后帝、后因和、战分歧,矛盾冲突,西太后遂迁怒于珍妃,杖责之外,遽降为贵人。光绪帝发动戊戌变法,珍妃全力支持,西太后大为怨恨。戊戌政变后,光绪帝囚于瀛台,珍妃则被削去封号,禁于景运门外的三所,西太后谋废光绪,珍妃公开“抗辩”,为光绪帝“讼冤”,恳求宽免,西太后对她恨之入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西太后仓惶出逃,临行前夕,珍妃被西太后下令溺死在宁寿官外的井中,年仅25岁。

    珍妃堕井溺死的真相到底如何?历来人们说法不一。

    一说是因珍妃请求“皇上留京”,触怒了西太后,西太后遂下令将她扔到井里。《景善日记》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记载说:“晨,老佛爷……匆匆装饰,穿一蓝布衣服,如乡间农妇。……妃嫔等皆于三点半钟齐集,太后先下一谕,此刻一人不令随行。珍妃向予太后反对者,此时亦随众来集,胆敢进言于太后,谓皇帝应该留京。太后不发一言,立即大声谓太监曰:“把她扔到井里去!‘皇帝哀痛已极,跪下恳求。太后怒曰:”起来,这不是讲情的时候,让她就死罢,好惩戒那些不孝的孩子们,并叫那些鸱枭,看看他到羽毛丰满的时候,就啄他母的眼睛。’李莲英等遂将珍妃推于宁寿官外之大井中。皇帝怨愤已极,至于战栗。“《庚子国变记》)景善是后党分子、顽固派载澜之师,时任内务府大臣。事情发生的当天正好在宫内入值,所记当为信实可靠。类似的说法还有,许指严《十叶野闻》的记载比《景善日记》还要具体详细,但稍有不同。许文说:西太后”召帝与妃嫔齐集,将行,珍妃昂然进曰:“皇帝一国之主,宜以社稷为重,太后可避难,皇帝不可不留京。‘太后怒甚,视之以目,忽厉声顾命内监曰:”可沉彼于井中。’内监即取毡裹妃,欲持去,皇帝哀痛已极,长跪恳求,谓彼年幼无知,幸太后恕其生命。此时太后怒不可遏,曰:“速起勿言,此时尚暇讲情理乎?彼必求死,不死反负彼。天下不孝之人当知所戒,不见夫鸱鸮乎,养得羽毛丰满即啄其母之眼,不杀何待?‘盖此语明斥光绪帝戊戌之事也。”黄濬在《花随人圣盦摭忆》中也说:“盖妃之死,全在’帝当留京‘一言,此语含义至多,故后必死之也。”黄还不无惋惜地说:“妃之死,自在发言不择时”。但又说:“然尔时戎马崩腾,间不容发,妃若不言,又安可得也。”但是也有人说珍妃并未讲过“皇上留京”一语,珍妃堕井是西太后用封建的贞节观,诱逼所致。《控鹤珍闻》说:“太后又曰:”予亦不欲挈之行,途中见之生恨,若留此,则拳众如蚁,彼年尚韶稚,倘遭污,莫如死之为愈。‘……内监知太后意已决,遂持毡推之宁寿官外大井中。“此外,《清朝野史大观》、日本人中久喜周所著《西太后》以及前故宫博物院的有关珍

    妃之死的调查材料也皆持这个说法。民国十九年五月,故宫博物院周刊为了出版《珍妃专号》,曾就珍妃堕井溺死的真相调查了当年的旧宫监和宫女。一位白姓宫女说:“入井前一夕,慈禧尚召妃朝见,谓现今江山已失大半,皆汝所致,吾必令汝死。妃愤曰:”随便办好了。‘“一位旧宫监唐冠卿则说:”闻珍妃至,请安毕,并祝老祖宗吉样。后曰:“现在还成话吆?义和拳捣乱,洋人进京,怎么办呢?’继语音渐微,哝哝莫辨,忽闻大声曰:”我们娘儿们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云:“未犯重大罪名。’后曰:”不管有无罪名,难道留我们遭洋人毒手么?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恳,旋闻后呼玉桂(即崔玉贵),桂谓妃曰:“请主儿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儿下去,我才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忽闻后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挣扭之声,继而怦然一响,想珍妃已堕井矣!”白姓宫女曾侍候过珍妃,甲午战后被西太后逐出,珍妃之死虽不尽知,然其言尚可参酌。而唐姓太监所讲“继语音渐微,哝哝莫辨”,很可能就是前面《控鹤珍闻》中所讲的“倘遭污,莫如死”之类的话。这些回忆都证实了一点,珍妃确实是西太后一手杀害的。

    除了上述两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珍妃“行前未尝见过太后”,光绪帝亦是“辛丑始知妃死的”。王照在《方家园杂咏并纪事》中说:“外兵逼京,太后将奔,先命诸阉掷珍妃井中,诸阉皆不敢行,二总管崔玉贵(桂)曰:“都是拙小子,看我去‘。于是玉贵拉珍妃赴井口,珍妃跪地,请求一见老佛爷之面再死。玉贵曰:”没那些说的。’一脚踢之入井,又上以石。辛丑回銮后,上始知之,惟悬妃之旧帐于密室,不时徘徊帐前饮泣而已。“崔玉贵是继安德海之后得宠的内监总管,又是李莲英入宫的推荐者,在内监中辈分最高,专横跋扈,不可一世。结合珍妃久被幽废的情况,这一说法也很难说没有一点道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