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与青岛,一个是老牌的港口城市,一个是胶东半岛的gdp新贵。历史与现实的恩怨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从而引发了两个城市之间长期的城市尊严口水战。
曾几何时,烟台不夜城与大上海相媲美,可到20世纪90年代,烟台成了“孤城”:一条蓝烟铁路线慢慢地煎熬着岁月,不管外界提了几次速;眼看着无锡、苏州、东莞那些曾经几次来烟学习的城市绝尘而去,烟台人还是习惯于扛煤气罐上楼、光着膀子吃海鲜、拼命挤公交车、占道经营,习惯于不走斑马线、不走人行道、不说普通话……
曾几何时,青岛还是小渔村,可到了90年代,烟台人不得不向国人解释,烟台在威海或蓬莱的哪个方向时,青岛人此时已在全球自豪地但很简单说:“我是青岛人。”可以说青岛的繁荣绝不是偶然的,或许让我们看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就会对它如今令人吃惊的发展找到一些答案了。
不争不行,争又不易。事实上,烟台已经陷入了尴尬的边缘化生存的状态,明显地表现出区位、产业和形象等三大边缘化特征。
当然,两个城市之间的口水战能打起来,就在于没有一个城市是完美的。烟台有软肋,青岛同样存在先天不足。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