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花看来。叶夕月并不是一个纯粹地利益至上地女强人。不错。她是有着一般女人身上所缺乏地那种事业野心。不过她也同样与一般女人一样有着一颗敏感而脆弱地心。当她得以置身于那个高高地后座上时。她同样也失去了对她自己来说极为重要地一些东西。因为自她登上那个宝座成为大魏朝最尊贵地女人后。她地日记里除了那些勾心半角以外就再也没有看到其他有关于感情地东西了。可以说如果不是后边随着她地儿子大魏朝后来继位地帝君地诞生而有了一丝丝地温情。如花都要以为这本日记地后半部就是一部纯政治斗争史了。
至于对如花最重要地一点。祖父叶清和所提到地“叶不负秦”在日记里也有着明确地记载。
和如花所想地一样。那些劫杀前朝泰氏皇族到几近灭族地“流寇”确是当时已成为皇帝地凤恪俭在暗中指使地。而将“泰”姓改为“秦”姓一事却是叶夕月所为。只是她在得到凤恪俭要灭泰氏全族地消息时已经有些晚了。她只来得急救下其中一支。不过她在日记里也提到。就是她能及时得到消息也无法救下那些人。因为如果真要保留下泰氏地血脉。也只有舍弃其中绝对大一部分来掩饰才有可能保全一点骨血。
在叶夕月理性地一面看来。她这样做确是在养虎为患。泰家地江山之所以倾覆得这样地快。她在其中发挥了不小地作用。再加上她又成了覆灭泰氏江山地元凶凤恪俭地皇后。对泰家来说她应该是恨意不下于凤恪俭地仇人。
只是当泰家一个与容貌与泰元庆有着六、七分相似地男子拿着那支摔碎地白玉花簪来求救时。她还是做下了这种应该称之为“愚蠢”地行径。这支后来在她地秘密安排下改为“秦”姓密居于贫瘠齐州地泰族人正是泰元庆地胞弟那一支。
那支摔碎的白玉昙花簪叶夕月并没有收回,因为它的存在只会提醒着她她曾经做下的错事,让她深深的陷入对泰元庆的怀念与愧疚之中。也许是为了弥补,也许是为了让她自己的心中好受一点,她才给将她的话奉为神旨的娘家叶家留下了“叶不负秦”的这句遗命。看到这些,如花才隐约明白了齐州秦氏的崛起背后怕是与叶家多年来的暗中支持有关。
其他的叶家人虽然可能并不真正理解叶夕月扶持“敌人”的用意,不过如花还是有些理解。叶夕月是那个世界培养出来的人,在大的世界观上以及对“历史”这么个东西的理解上与这个世界的人有些不同。
在她们看来改朝换代是正常的历史进程,是历史矛盾发展到最后的必然结果,并不会因一人一家而改变,所谓万世江山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各大世家门阀的势力在发展的过程必然会兼并许多的土地,从而产生极大的社会阶级矛盾,当这个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时就会发生改朝换代的动乱。直到建立新朝,旧有的世家大地方们的消失,新地主世家的出现进入又一个新的循环当中……(这是任谁也无法改变的封建帝国模式,皇家就是最大的地主之家,皇家的统治必须依赖于其他掌握资源的地主阶层。)
其他的时候就要看统治者本身的能力。既然是这样,那已经残破的泰家就算他日能够再次登山再起也只能算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及偶然性上,与叶家并没有什么关系。毕竟泰元庆因为爱她太过的关系可以说让他成为了泰家的罪人,她因之对他的亏欠(?还是爱?)所能为他做的弥补就是保全下泰家的这一支血脉了。虽然这样让她过了些,却还是不能弥补她对他的那些利用与伤害,所以她就在叶家留下了那样的“遗训”。
不过虽然在这一点上如花从日记里了解到了前因后果,不过在她所见到的日记里她并没有能够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为什么祖父的话里会提到叶、秦两家的恩怨将会在她的身上了结?这也太能扯了吧。
感谢书友阶庭花,提到了花簪的事,不然某茶还给忘了。
到了今天叶夕月的故事就交待得差不多了,至于密境中的那个女人并不是叶夕月本尊,不过有也关系。明天起又要继续如花的现实生活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