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从底层开始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知识
    知   识

    真正有知识的人,善于把握住变迁和进步的关键,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以求适应社会所需,这也就是成功。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知识呢?从上来,从实践中来。其实知识也来源于实践,是人类克服了困难而得来的经验的总结,然后再应用于实践。所以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应该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更为重要的是怎样用知识去指导实践。

    我现在手里有一道难题,说一个建筑工地施工时,有一根三米长、二寸直径粗的弯曲的管道,在厚厚的墙壁上盘旋着穿过,因为疏忽了预先没有布线,现在要“亡羊补牢”,把一条电线穿过去。有人说用细铁丝穿,有人说把管道弯曲的这头用铁锯锯断,有人说实在不行就把墙扒掉……在场的工程师也束手无策了。这时候一个民工路过这里,他看了看说:“我有办法了。”他是怎样做的呢?原来他是不知从哪里捉到了两只老鼠,他把线拴在一只雄性老鼠的尾巴上,放在这头,然后把那只雌性的老鼠放在那头,让雌性的老鼠叫,这样,雄性的老鼠听到了“情人”的声音赶紧往那边爬,顺顺当当地把线穿过去了。这就是知识,是生活中积累的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活”的知识。

    可是我们有些人脑袋里就一根弦,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有知识,读书破万卷才是有知识,其实这是思想认识的一个误区。你读了再多的书不去实践,不会应用,不能融会贯通,这样的知识积累不过是一种“死积累”。这种积累多了,常常为积累所累,让人感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个道理,正如我不久前读到的一篇文章,其中写道:多年前我们的一位国家领导人在香港会见一位知名学者时,主动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学问,只受过中学的教育罢了。这位香港学者不愧是知识渊博之人,当即回答道:“不要把在学校的时间多少与学问的高低混为一谈。有些人在学校念了很多年书也没有什么学问,有些人念书不多,但学问却非同小可。”所以我们在渴求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和发展需要去学习,你应该知道哪些知识对你是有用的,哪些知识能够指导你的实践。我认为,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知识更有用,这种知识能使你迅速地提高能力和增长才干,这种知识能教你更快地走近成功。

    我没正规地上过大学,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医药学基础知识,我这些年基本上是边干边学,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在农村生产队的时候我当赤脚医生,村子里谁感冒发烧了,得了痢疾拉肚子了,我就上山采药,按书上的方子配制,熬成汤药给乡亲们喝,你别说还真管用。后来我立志用长白山中草药研究抗癌药物,我花费了十年时间收集了大量的民间治癌验方,然后逐个方子地研究对照,不断地分解又不断地重新组合……在研究过程中,我弄不懂的问题就找来相关的书看,同时想方设法向老中医和专家学者们请教。我研制出抗癌中药“天仙丸”后,在拿到美国做药理、毒理和病理分析化验前,我又查找了很多医学资料,做了大量的知识储备。这些年在为癌症患者义诊的治疗实践中,我分析研究各种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规律,不断摸索出各种治疗方法,我提出的利用我研制的系列中药治疗癌症的“冲击疗法”,就是我的治疗思想的集中体现。

    因为我走过的成长道路的独特,我被很多人称为“自学成才”。可是我认为,不管是自学还是在正规的学校、课堂读书,勤于学习知识都是必须的,而善于学习知识更是非常重要的。在很早以前,我读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在卫校读书,从上卫生课的第一天开始,黑板上就画有人体解剖图,表明重要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个学期那幅图解都留在那里,不过老师从没有提起它。在一次单元测验时,我们一进教室,就看见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上面只写了一道试题:“列举人体各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

    我们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提出抗议:“我们从来没学过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