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懂得说话的人都知道沟通是要让对方完全明白自己真正的意思。
求人时,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
不需要刻意雕琢言语、故意咬文嚼字,要尽量抛弃那些造作的、文诌诌的辞汇;而要有真意、不粉饰、少做作,表现朴素、自然,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把话说得自然、通畅。
世界著名演讲艺术家弗尔特说:“你应该时常说话,但不必说得太长,少叙述故事,除了真正贴切而简短之外, 不讲为妙。”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资料显示:人们的话语在45秒之内最易理解,最长一分半钟。因为一分钟讲的话约280字,45秒钟讲的话也有200个字。超过这个限度听者就会感到冗长,超过两分十秒就更难理解。简明扼要的表达能力是实现一语中的、妙语如珠、赢得他人侧耳聆听的基础。同时,还要忌讳说话含糊其词。语言表达必须准确,说话前要谨慎思考,避免过于犀利或不文雅的言语。
除了简明扼要之外,还要注意“看人说话”。
说话是要有对象的,对牛弹琴,无论说得再精彩也是没用的。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一点一滴地了解对方、熟悉对方,才能够尽其所能地施展自己的言语魅力。这对于所熟悉的人是容易做到的,但对于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你应该做到:边看边说,察言观色,巧妙应答。
那么,边看边说,要“看”人的什么呢?
一、看面部表情
一个人心灵的每—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划得很清晰、很明显。有时对方口头表示赞同,但他的眉头却不知不觉地紧皱了起来,或者他的嘴唇突然紧闭,而且嘴角向下撇。这些表情恰恰是内心不愉快的流露,因此他口头的赞同其实是言不由衷的。
二、看身体表情
几乎每一种体态、每一种动作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都在表现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假如谈话的对象双脚开立,双臂交叉在胸前,这就表明此人怀有某种敌意,他在自我防卫;而当他不仅双臂交叉,而且双拳紧握时,那就是说他不只在自卫,而且要进攻了。又如一个谈话者常常摊开双手,这表明此人是真诚坦率的,对人毫无提防之心。
三、看语言表情
与人交谈不但要看他说什么,而且还要看他怎么说。这就要从对方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腔调等等听出他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是因为说话声音的种种变化不但是表现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能够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与心境。例如急性子的人说话节奏快、声音响亮;慢性子的人说话节奏缓慢,声音低沉、忧伤时语速慢、声音低、节奏平缓;而兴奋时则语速快、声音高、节奏强烈……等等。
“看人说话”主要是注意捕捉上述三种表情。从这些表情变化中便可随时猜度对方的心理状态,透视对方的心理需要,然后随时调整自己说话的内容与方式,并透过巧妙机智的言语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掌握言语的艺术
求人还要懂得利用语言达到感情的共鸣、思想的沟通,从而达到自己求人的目的。
第一,找到共同的话题。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