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最后是观音帮助孙悟空救了那果树。而那三山的神仙都表示出无能为力的架势来。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上面我也提到过),就是为什么道教的那么多神仙救不了果树,而佛教的一个观音救起来却易如反掌?
再看看上面两个道教神仙说的那两句话:
——“我闻大圣弃道从释,脱性命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遂日奔波山路,那些儿得闲,却来这里?”
——“大圣当年若存正,不闹天宫,比我们还自在哩。如今好了,闻你归真向西拜佛,如何得暇至此?”
从这两句话里,可以隐约看出,道教的人对孙悟空为一个佛教的和尚效力是颇有微辞的。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道教的神仙是不会救一个“叛徒”的。
当时,观音菩萨看见行者来到,即命守山大神去迎。
那大神出林来,叫声:“孙悟空,那里去?”
孙悟空抬头喝道:“你这个熊罴!我是你叫的悟空?当初不是老孙饶了你,你已此做了黑风山的尸鬼矣。今日跟了菩萨,受了善果,居此仙山,常听法教,你叫不得我一声老爷?” 那黑熊真个得了正果,在菩萨处镇守普陀,称为大神,是也亏了孙悟空。
他只得陪笑道:“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只管提他怎的!菩萨着我来迎你哩。”孙悟空就端肃尊诚,与大神到了紫竹林里,参拜菩萨。跟观音说了来的目的。
观音自然是有办法要使,没有办法憋出办法也要使。
观音之所以这样卖力帮助孙悟空,是因为唐僧的缘故。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即使磕破了头也不可能请动她老人家。
瓶到水来,水去树活,大家自然是皆大欢喜。镇元子不知是抽的什么风,竟然设了个“人参果会”。
这好像是千方百计找羊,找到了羊又杀了吃肉。实在让人费解。
孙悟空在四处求方的这段时间里和他在取经路上的目标不确定性是相似的。
他自己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能走出什么样的棋来,只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来做事情。其实,在求方时候,他应该想到第一个就要去找观音,而不是去三山出丑。
所谓目标
一个心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有可能成为创造历史的人物;而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个普通的职员。
把这句话套在孙悟空的身上,你就发现,他根本不是现代老板所需要的那种好员工。其实,读书也是这样,一本书或者是许多书,读着读着便有了和登山一样的感觉。要爬上那一座座书山,需要付出的是执著和汗水。你心中要有个目标,不然,你只能在书山中瞎转,转了半天,你也许连下山的路都找不着了。
员工心中一定要有目标,一个是自己的目标,另一个是企业的目标。你所服务的企业要到哪里去,在你心里要有一个底,你应该知道企业可以到哪里,这就是你在企业里所需要有的见识,而这种见识就是你的目标。
孙悟空在心里的目标有时候很模糊,有时候很近。做完一件事情后,他也知道还要做事,但却不知道怎样去做。
这样的员工在任何企业里都不会呆太久的,因为当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你还要去告诉他应该做什么。
就像唐僧,有妖怪来捉时,还要喊上一声:“猴子救我”,孙悟空才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和妖怪打上一场。
在取经的路上,孙悟空根本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他和八戒一样,在心里都有背叛这个团队的想法,他没有取经这个目标,只是为了保护一个老和尚而已。
之所以他一直不像八戒那样吵嚷着散伙,只是因为他的本事比八戒大,而且虚荣心让他从不服输。
至于目标,如果一定要说他有,实在是太牵强了。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