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变数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过后的冷静(2/2)
    我问:“假如你现在到大学去看一个朋友,又遇到了这种社会运动,群情激奋,你会参与吗?

    陈明(17):“嗯,还是不会去……很难讲……也可能会去,也可能不会去,至少不会像当年那样义无反顾地去了。”

    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陈明(17):“工作后的人感觉不一样了。学生可以放肆一些,没有关系,社会比较容忍。比如在马路上跟人打架,派出所也不会太为难你,单位把你领出来就完了。如果工作了和人打架就不一样了,个人要为自己的举动负责任。这不光是个后果的问题,和激情也有关系,工作之后被磨掉许多激情。”相对于社会运动参与中的理想色彩,中间阶层更加注重实效和直接的利益得失。冯涛(18)看重自己的行为是否带来社会价值,他宁愿参加一些认为有意义的慈善性和志愿性的社会工作,并明确否认了社会运动的意义:我基本上不喜欢参加这种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觉着这些没有太大用。如果为某个人募捐签名,我愿意去。比如给艾滋病患者。感觉这些是有用的。你签一个名,捐一份款是对别人的直接帮助,其他东西没有用。相当多20世纪80年代末的大学生经历了其时的**,施全(29)也不例外。但在这之后,他的整个价值观念发生了不小的转变:那是个比较大的转折,是对一个信念的改变。我开始不再想那么多忧国忧民的事情,只是希望自己能过得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里人过得好。再好的话,希望能让朋友过得好。如果真的有一天发达了,能够建学校做教育,这就是我后来的想法。我从原来比较务虚的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比较实际的人,总是个好事吧。其实我觉着我是把自己原来的信念转变了,我想让自己过得好,然后想也让别人过得好。包括我现在做的企业,以及相关的一些事情,以后基本上以企业为中心做事。企业发展好呢,大家收益就会好一些。企业再发展得好一些,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我觉着很多员工,自己生活的好坏寄托在企业发展的好坏。让企业发展好,自己也能多赚钱。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