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变数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社会交往中的“圈子”意识(2/2)

    有些中间阶层对于这种利益分歧的认识是深刻的。语速很快的曹飞(09)比较敏感,他把各种中间阶层的职业分为“私营企业——国家工作人员”两个端点,当然,这里的国家工作人员并不是等同于国家公务员,而是把与体制有某种程度结合的事业单位人员也包括在内。他认为:外企白领属于企业这一块,应该属于私营企业这一块吧。知识分子属于事业单位吧,实际上是国家工作人员那一块。在外企的这些人,该上什么上什么(指各种保险),但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还不一样。因为国家机关给你考虑得特别全面,不光有保险,为你出路也考虑到了,可是外企并不能保证你明天会怎么样。今天在这里干,一个月八千多,但下个月就不知道了。而且(收入)跟你的效益挂钩的,外企这些钱不是让你白拿的。因为要有业绩,所以工作压力大。可是国家工作人员就没有那么大压力,包括事业单位,有什么压力?没有什么压力。当然(日常的)工作压力谁都会有。律师属于自由职业,更类似私营企业这一块,但是记者就属于事业单位的。可以看出来,曹飞(09)虽然认同中间阶层包括国家公务员、知识分子、记者、律师、外企白领、私企白领等,但仍然把他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国家工作人员”,就是有国家保障的;一类是广义企业类的,没有体制内的保障。值得回味的是,一般认为律师和记者同属于自由职业,但曹飞认为他们是不同的类别。大多律师事务所改制成合伙制了,律师行业“更类似私营企业”,而记者仍然属于国家事业单位。所以,律师和记者属于“体制——市场”体系中的不同位置,他们没有共同的利益来源,当然也就没有共同利益意识。

    在私企担任主管的秦云(06)想法简单、平实,但她把中间阶层不同群体的差别刻画得很到位:我们(作者注:指企业白领)和政府人员、医生、知识分子属于“平”着的,但各自的社会地位不一样,他们办起“事”来都比我们更容易。老板们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渠道获得这些东西。这里的“平着的”指中间阶层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综合资源差不多,“社会地位”指的就是获取体制内资源的能力,而“办起事来更容易”就是指政府人员、医生和知识分子有各自可以利用的体制内资源。相对而言,企业白领的体制内资源要少得多。秦云(06)所说的“老板”是指那些中、小企业主,他们有市场资源,具体就是“钱”,但没有“社会地位”,如果他们要得到这些体制内资源,就要付出市场资源作为代价。

    尤军(23)作为一个基层机关干部,对公务员的优势很有体会:白领靠自己的本事挣钱,挣钱也多。但在机关里不是这样,他们看中有机会晋升。这两种人不一样。也许在机关里的人更有优势,虽然原来好多机关单位的福利没有了,但他比白领更稳定,办什么事更方便。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