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变数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左右逢源的幸福生活(2/2)
    如果说钱民(13)和孙敏(14)夫妇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科研所市场化的图景,那么杨波(20)就为我们提供了高校教师这个群体市场化的生动例子。杨波(20)现在一所大学做教师。几年前,他就开始在外面讲授各种应试英语。多年下来,在圈子里俨然已经小有名气,在各大城市飞来飞去讲课,甚至已经出了几本英语考试方面的“专著”。虽然这是他的第二职业,但实际上成了第一职业(可以把这种职业叫“知识个体户”),因为外出讲课和相关的事情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自己主要的收入也来源于此。结婚前买了一套房子,现在又买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他自费送太太去国外学习,前一段又买了辆车,另外他还有出国进修的打算。光是这几笔花费就是不小的数目。这些支出都来自讲课的报酬,他也自嘲成了挣钱机器。作为大学教师,学校的事仍然要做,比如学校的授课任务,但并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太大的热情。我问他,在高校里的收益相对自己外出讲课的收益微不足道,对自己还是个牵扯,为什么不干脆辞职呢?杨波毫不迟疑地给了我否定的回答,强调事业单位这个“靠山”不能丢:从来没有想过要辞职,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去想,不可能辞职的。我现在出外讲课都打着所在大学的名头,所谓“名校名师”,很多学习班的组织者和学员也都是冲着我这块招牌来的,没有了这块招牌,我算什么?也不是没有人这么干的,那是人家已经出大名了,不需要学校这块招牌了。而且,他们年纪大了,也没有其他想法了,就想挣点钱。可是我还这么年轻,不可能讲考试英语讲一辈子吧?我将来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离不开学校这个平台。另外,有学校做靠山,心里踏实。有些资源,是钱不能买来的,但学校能给你。也许杨波(20)的例子并不能代表所有高校教师,但高校市场化、产业化的一面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伴随着高校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他们的自由度也大大提高,活动空间和资源来源已经不再局限于高校的院墙。同时占有体制内的资源和市场化的成果,使得教师近年来逐渐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业。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