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变数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政治与社会
    如果说民众和媒体都是凭零星体验和想象来谈论中间阶层,那么我们期望不同领域的学者们能从各自的视角理性、深刻地为我们描绘出当前中间阶层的真实画像,并且在严谨论证的基础上对中间阶层的未来走向、影响等做出分析。阶层分析是社会学的传统领域,许多学者已经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基于一个政治学理论研究者的敏感,为中间阶层提出相应的政治命题并做出深刻分析也不可或缺。如果对这中间阶层现象视而不见,在理解中国政治稳定和变革的社会背景时就可能会产生偏差甚至背离。

    社会与政治两个领域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认识到了人与生俱来的政治性,所谓“人天生是政治性的动物”。政治与社会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用“社会的政治性和政治的社会性”来集中表述。以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是政治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基本目标是分析社会结构和政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如传统政治学一样提出一个政治行动纲领。参见《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关于政治社会学的解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572~574页。20世纪50年代末,政治社会学在学术组织、学术规范上实现了制度化,其作为一门独特的分支学科地位得到了确认。李普塞特所著《政治人》堪称政治社会学的里程碑,它强调了政治社会学领域的一些至关重要的发展,在解答阶级结构的基础上解释了政治行为的问题,把许多政治冲突的研究建立在社会集团冲突的分析基础上。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版。其实,阶层与阶级分化问题历来是政治社会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其中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就是一个典型例证。政治特性需要社会结构作为背景,政治因素经常需要从社会基础中去找寻。政治学者在讨论政治现象时,不可能绕开阶层分化这个社会结构基础。社会结构变迁或转型是多层面的,并彼此存在联系,一个变迁层面往往可以映照出另外一个变迁层面的影子。阶层作为宏观意义上的社会群体,它是政治分析的主体之一,从阶层结构的变迁中可以考察政治变迁的基础和方向。新兴阶层的出现,往往是政治变迁的征兆和象征。

    与政治学研究视角相关,有一系列的中间阶层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回答,例如:

    1中间阶层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的来源和形成的社会机制?

    2中间阶层在当前的界定标准和数量?

    3中间阶层的未来发展趋势?

    4中间阶层如何认识自身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以及如何看待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其他阶层或群体?

    5中间阶层是否存在阶层意识或者某种相互认同的“类”意识?

    6中间阶层是否有集体行动的可能性?

    7中间阶层如何认识当前的社会资源分配格局?

    8中间阶层倾向于哪些政治理念和价值观?

    9中间阶层对政治事务和事务的认知如何,通过什么途径?

    10中间阶层与政治领域间的互动关系?

    中间阶层在社会责任、个人利益和行动能力之间如何选择?

    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程度?

    中间阶层的社会交往和组织程度?

    “中间阶层”的崛起在当前是表面现象,还是一种真实的力量?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