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敌人是北非的迦太基,长安的敌人是北方的匈奴。
当汉尼拔的部队翻越阿尔卑斯山,横行意大利半岛的时候,当汉高祖刘邦在白登被匈奴包围的时候,罗马与长安都摇摇欲坠。
公元前216年,汉尼拔在坎尼之战中围歼罗马军队。但幸存下来的西比阿认真研究了汉尼拔的治军和作战方略,破坏了汉尼拔的后援,基本清除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凯旋回国后,公元前202年,又在北非的扎马之战中打败汉尼拔及其所率迦太基军,一举结束了劲敌迦太基对罗马的威胁。
长安帝国对匈奴的作战,也经历了从不利到有利的局面。比如公元前133年,在马邑的伏击战中,长安帝国出动了李广等将军,30万人马,想诱敌深入,进而歼灭,不料计谋被泄露,出谋划策者王恢竟被下狱,匈奴攻击更甚。(见《史记》)
此后,长安帝国与匈奴的攻击,互有胜负。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率军攻击匈奴,追击到狼居胥山(约今蒙古乌兰巴托东),自此漠南无匈奴王庭。但汉朝自身的损失也很惨重,士卒死亡数万人,马匹出塞时14万匹,战后尚不满3万匹。
但是长安帝国的动员能力、人才储备、战略储备以及它的外交同盟策略,都是匈奴所无法企及的。公元前1世纪前,由于长安帝国的策动和打击,由于匈奴内部的斗争、饥荒,匈奴持续衰败。到公元前71年,校尉常惠与乌孙、丁令、乌桓等攻击匈奴,匈奴从此大为虚弱。公元前36年,甘延寿、陈汤等人攻郅支,破郅支城(中亚塔拉斯河畔的江布尔),杀单于。
公元89年,窦宪、耿秉率部与南匈奴兵联合大破北匈奴,降者二十余万人。两位汉将出塞三千里,登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
尽管汉代几百年来与匈奴作战战绩辉煌,但也十分吃力,直到汉王朝灭亡,匈奴的边患也没有结束。
几百年后,罗马帝国也饱受匈奴人的困扰。匈奴王阿提拉被惊呼为“上帝之鞭”,抽向正被蛮族不断侵袭、走向衰败的罗马帝国。
公元451年9月20日,在法国东北部的沙隆,爆发了欧洲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战。会战的一方是风雨飘摇的罗马联军,而另一方是阿提拉领导的匈奴联军。双方在这次会战中总共投入超过100万的兵力,虽然战斗只持续了一天,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有16万人在这一天的战斗中丧生。会战以匈奴军队的败退为结局。两年后,阿提拉在迎娶一位日耳曼族新娘时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众人进入新房,发现阿提拉血管爆裂,已倒在血泊中气绝身亡。
创造高度文明的东西两强——长安和罗马,没有机会正面接触,谁的军力更强大,无法给出一个定论。
但是一个有趣的历史细节,可以为人们观察、判断两强风貌提供一个佐证:
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部将甘英出使大秦(罗马),至安息(今伊朗一带)西界,望大海而还。
而在公元166年,大秦王(罗马皇帝)安敦遣使至汉。(见《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版)
当时的汉帝国没有重视罗马使者的来访,对于西方信息的了解也十分匮乏,千百年来,长安帝国的民众及其后裔,对西方的了解几乎为零;相反,马可·波罗的游记、马嘎尔尼的报告却不断地将中华大地的消息输送到各个时期西方列强的视听中。
长安帝国的英雄班超曾经说过:“明智的人能够看出还没有露出苗头的事物。”见微知著,一叶知秋,长安、罗马,两个世界虽不曾直接发生碰撞,但其精神的高下,我们还是能推理出一二来。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