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难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9节 中国图书损失统计概要
    在内蒙古,日本飞机炸毁了达拉特旗的寿旨召,轰炸并破坏了营盘召、释尼召、树林召和准格尔旗的新召等著名召庙。

    千年书院被摧毁。湖南大学,位于宽阔清澈的湘江西岸,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岳麓山麓。它的前身是闻名遐迩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由漳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为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北宋、元、明、清等朝代,至1903年,晚清政府实行“新政”,将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38年4月11日,午后2时左右,27架日机由北而南呼啸着闯入长沙,径直飞往岳麓山上空,盘旋,俯冲,投弹。湖南大学校区内,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湖南大学有珍藏典籍的传统,从书院的御书楼到藏书楼,到图书馆,历经千年,绵延不断,藏书十分丰富。其中不乏历朝经典、珍本、善本、孤本。1933年11月竣工落成的新图书馆,藏书量在全国图书馆中屈指可数。可是,这样一座图书馆,霎时变成了一片废墟。

    在湖南大学遭到毁灭性轰炸的同时,岳麓山风景区的名胜古迹云麓宫、自卑亭等处也遭到了日机的严重破坏。后来,爱晚亭、白鹤泉的遮亭、古麓山寺的前殿、云麓宫殿宇神像碑刻等,先后被日军所毁。

    千年重镇成废墟。衡阳,地处湘江中游西岸,南岳衡山南麓,粤汉、湘桂铁路在这里交会,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就把侵略的目光投向了这里,他们利用空中优势,妄图控制这个战略要地。1937年9月,日机首次空袭衡阳,以后不断轰炸多达一百多次。一个繁华的古城被炸成一片焦土。

    1939年4月6日,日机18架窜入衡阳上空,分批轮番轰炸。从11点多钟一直炸到黄昏。大半个城区被毁、长约两华里的长街全部化为灰烬,停泊在万寿宫河面的木船、木排全被烧毁。据统计,这一次全城烧毁房两千余幢。当时冒着浓烟赶往灾区采访的《大公报》记者写道:“但见折椽断柱,裂壁断垣,凡所经历,触目酸心;而残墟余烬之中,我受创同胞之血肉模糊,尸体焦灸,尤属惨不忍睹!”无家可归的难民,“在夕阳西下,暮烟四起的傍晚,有成干上万的人群在寻觅栖身之处,只是找不着”。他们能到哪儿去找呢?他们的家“已变成了焦土”,“只有暮后的黑神,给他们一群一群遮盖着”。

    衡阳市繁华区中山北路被炸后的断垣残壁。

    ——新华通讯社藏片

    1940年8月10日,一场更大的灾难又降临在衡阳人的头上。日军出动90架飞机,对衡阳实施毁灭性轰炸,把三年来对衡阳的空袭推到了顶点。三个多小时内,在衡阳城里投下了七百多枚炸弹和燃烧弹。熊熊大火,燃烧了数日。从南正街到九门外的五里长街,变成了一条大火龙,学前街、铁炉门河街、康湘门河街、泥湾河街,只剩下断壁残垣。江东岸,日机投下了几十枚重磅炸弹,整条马路全被炸毁,所有的居民住房和店铺都毁于一炬。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了号称“一号作战”的“豫湘桂战役”,并进攻衡阳。据战后统计,衡阳市五万多栋房屋被毁,完整存在的仅有5栋,尚能住人的也不过60栋,其余几乎全部被毁。1946年衡阳市参议会议长杨晓麓在致国民政府关于请建衡阳抗战纪念城的呈文中所说,“比诸德之汉堡,尚有过无不及之处”。美国总统代表哈里逊在视察了市区之后说,衡阳“灾情惨重,甲于全国”。**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日军侵华罪行纪实》,**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506页。衡阳的古建筑劫数难逃。

    2焚毁所造成的损失

    在焚毁所造成的中国古建筑损失中,当以战争初期为祸最深。日军每攻占一地,必纵火焚烧各类建筑,古建筑也不能免。现举数例如下:

    1937年10月2日起,数日之内日军烧毁山西省宁武县8座古代寺庙。山西崞县一千余间古庙亦被烧毁。

    1937年11月9日,日军自京杭运河北上入侵吴江盛泽地区,焚毁了历史悠久的蚕花殿、圆明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