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别有地天栖谪仙——李太白悲剧一生的历程(2/2)
    但俗话说,只要是黄金它就注定要发光的。在42岁那年的李白,得到深受玄宗器重的秘书监贺知章等人的推荐,他便获得了皇帝召见,这使他的非凡才能轰动一时。此后他还赢得了所谓玄宗亲手调羹、杨贵妃磨墨、高力士脱靴等一系列恩宠有加,其他文人连想都不敢想的荣幸之事。只是当时玄宗一心以追求奢侈淫乐为事,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了;从明里说,玄宗只是希望太白做个清客之类的御用文人,供他使来唤去而已。这当然是生性孤高傲岸的太白所不愿干的,而且这跟他一心要建功立业的抱负也大相径庭。后来又由于宰相杨国忠、宦官高力士的共同排挤,他遂逐渐失去了玄宗对他的信任。

    而太白终于看清玄宗确实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后,又担心将要受到奸臣的迫害,他便主动要求离开朝廷;而玄宗则允许他拥有一些特权,并赏赐给他一些金帛,就这样让他走人了。所以,历史上著名的所谓“放金还山”,说的就是这么一桩事情。

    在离开京城长安后,太白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漫游生涯。在这过程中,他一边尽情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结交一些确有学养的诗人朋友,甚至是善良的普通老百姓。这就是我们今天在他的诗集里仍能读到大量充满着新鲜活力的好诗的缘故。另一方面,诗人也结交一些军界人物,以便让他在有生之年再次为国出力,但从此后的遭遇来看,他却实在是得不偿失。

    在人生路途中遭受到了诸多挫折和磨难的诗人李白,加以一些朋友就是仙道中人,他自然便产生了求仙访道的思想,以便能逃离那黑暗的现实生活,去追求那美妙但不无虚幻的人生。《山中答俗人》一诗便正是他这种心境下的绝妙反映。因为现实毕竟太浑浊、黑暗了,而到了碧山之上的诗人,自然就获取了别有天地的感受。相对桃花流水这般使人心旷神怡的美好境界里的事物,大诗人能不莞尔微笑么?因为这时候,诗人心里该是多么地悠闲呀,尽管这并不是大诗人早年的本意所在。

    按:1 此诗题目一作《山中答问》。意,一作“事”;答,一作“语”;窅,一作“宛”。至于拙著诗词故事中的标题,尽量根据近体诗格律进行。故本文标题中的“地天”,即是对“天地”这习用写法的特意调换,以使谐律,诚不敢肆意篡改成语也。2 关于李白的籍贯素有争议,请参阅拙著《历代名流诗文公案直判·李白真成外国人》,兹不赘述。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