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汉帝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命王朝的身份出现,但是应了刘邦建业时的忧患心境,帝国自始至终充满了惆怅。一个王朝的陨落,无外乎四个字:内忧外患。汉帝国也不例外,而且可以说,是汉朝把惆怅遗传了下去。从汉朝起,北方大漠,崛起的匈奴开始向今天的沙尘暴一样,时不时狂劲袭击中原。刘邦“家”天下的强烈灌输,把排挤外姓势力摆在政治首位,却忽略了“裙带关系”的力量。从刘邦去世,吕后执政开始,皇族的“娘家人”就一直伺机干预刘家的天下,成为令刘氏帝王头疼的另一个隐患。前面介绍过的王莽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当西汉王朝在中国本土完成统一时,匈奴部落也在漠北完成统一。匈奴在其杰出冒顿的统治下,向四面扩张,东到辽东半岛,西到西域(新疆),南部收回被中国秦王朝夺去的河套地区。面积比汉王朝的版图还大。然后宣称他们是中国夏王朝的后裔,宣称中国也有他们的一份,便开始锲而不舍地骚扰汉帝国。自此,中国以后两千年间的外患,就差不多固定的来自北方。
汉王朝开国时,刘邦不能忍受这种侵略,就乘着刚刚击败项羽、统一中国的余威,亲自率领大军向匈奴进攻。结果,刘邦在白登(山西大同东)被团团围住,几乎被俘,后来还是用一种不名誉的方法,才突围逃出。之后,刘邦采用大臣娄敬的建议实行和亲政策。作为一种绥靖政策,娄敬的分析确实很透彻:“冒顿单于是一个弑父凶手,除了武力,什么都不认识。惟一降服他的办法是把中国公主嫁给他,嫁妆一定要丰富,他既然用不着抢掠就可得到这么多金银财宝,而又成为中国的女婿,女婿自不能跟岳父作对。将来公主生的儿子,继任单于,就是中国的外甥外孙,中国是他的舅父外祖父,外甥外孙更不能跟舅父外祖父作对。”刘邦下令他的独生女儿鲁元公主离婚远嫁,结果被皇后吕雉哭闹阻挠,没能成功。刘邦就选了一位皇族的女儿,封为公主,送到匈奴汗国。和亲政策自此也成为中国对付野蛮民族的重**宝。
帝国对匈奴的大量馈赠示好,不但没有能满足匈奴人的贪欲,相反更加激起了他们对帝国巨大财富的觊觎之心。帝国上下已经对匈奴这毫无信用、反复无常的卑劣行径感到无比的厌烦,明确无疑这是一群不可以用道义来约束的野蛮部落。汉武帝时,汉王朝已经壮大,于是决定反击。
公元前133年,大将王恢统军三十余万,埋伏马邑左右山谷之中,把两个死囚的人头悬挂在城门上,告诉匈奴使者说:“我已把马邑首长杀死,请单于进击,里应外合,以图天下。”匈奴单于信以为真,亲自率领十万骑兵,从武州塞入境,距马邑尚有不到一百公里时,只见牛羊遍野,不见牧人,感觉到有点异样。于是攻陷附近一个塞亭,俘虏了一位雁门郡的官员,要杀他时,那官员泄露了全部机密,单于大惊说:“是天老爷把你赐给我们。”把那官员封为天王,急令撤退。
汉朝诱敌深入之计落了空,50年之久的和睦邦交,从此破裂。匈奴汗国再次开始了风暴般的侵略行动。汉帝国的反应也十分严厉。
公元前129年,大将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分别出上谷、代郡、云中、雁门四路进击。大败匈奴,再度把匈奴驱出河套,兴筑朔方城。
公元前121年,23岁的大将霍去病两次出击匈奴,横穿河西走廊,如入无人之境。单于大怒,迫究失败的责任。浑邪王害怕被杀,就带着他的部落和他的土地,向汉帝国投降。这对匈奴是一个重大打击,其哀歌为证:“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联手向匈奴总攻。卫青兵团深入匈奴汗国五百公里,伊稚斜单于仓促迎战,大败,向北突围逃走。这是对匈奴汗国最重要的一战,从此瀚海沙漠群以南再没有王庭,匈奴不像过去那样沙尘暴般袭击了。之后,匈奴虽然再次复兴,但终不成气候,内部分裂极其严重,都不曾对汉王朝构成大威胁,“便宜”了那些东汉的软天子们。
像匈奴一样,皇后的娘家人也一直令汉王朝坐立不安。随着汉王朝的成长,外戚政治也在成长着。从下边的长长列表中,就可以看出,外戚对帝国的“纠缠”有多深:
皇帝姓名当权外戚
惠帝刘盈皇太后吕雉主持国政
文帝刘恒吕产、吕禄(吕雉的侄儿)
景帝刘启窦婴(窦太后的侄儿)
武帝刘彻田蚡(王太后的同母异父弟弟)卫青(卫皇后的弟弟)霍去病(卫皇后外甥)
昭帝刘弗陵上官桀(上官皇后的父亲)霍光(霍去病的弟弟,上官皇后的外祖父)
宣帝刘询史高(太皇太后史良娣的弟弟)许延寿(许皇后的叔父)
成帝刘骜许嘉(许皇后的父亲)王音、王根、王凤(王太后的弟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