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2/2)
    对俄军的追击在两天后结束了,虽然没能全数截住北线俄军,但也给其了重重一击:逃回东奥伦堡防线的俄军还不足原先的半数。纵横哈萨克草原的一万多人的哥萨克骑兵全数命丧黄泉,而断后的五千俄军也悉数被歼,还有北线俄几乎所有的轻重火炮和大批量的辎重物质。利用俄军的轻狂大意,也是库图佐夫的一个小疏忽中华军占了个天大的便宜。

    四月十四日,中华军正式参战的第十二天一军的主力,三个整编步兵师以及军部直属部队尽数开到了奥伦堡防线。两天后,休整过后的中华军发动了第一次真正的步兵进攻!

    中华军当天的战果是辉煌的,三十一、三十二两个整编步兵师在左右两翼战线上向前平推了将近五公里,俄国人六七十年前修筑的,用来防备草原准尔汗国入侵的碉堡线根本就阻挡不住国防军的脚步。俄军三道利用土石碉堡简单连接的战地防线就像是脆弱的薄冰捅就破,在漫天炮火之下不堪一击。

    左右两翼全部失陷十一军军部“静默战”了一天的中路俄军慌忙之下不等左右两翼的中华军包抄就连夜撤退,被蒙古骑兵赶鸭子似的一直追杀到了鄂木斯克城下。

    鄂木斯克虽然沙俄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最大的城市它已经落成快九十年了,自从17177年建成之后木斯克城市面积几经扩建,却从没在城防上下工工夫,就像是前面的奥伦堡防线,阻挡缺少大炮的蒙古人、哈萨克人自然可以,但用来应付拥有强大火力的中华国防军就全都歇菜了。

    库图佐夫在得知一天之奥伦堡防线就被捅开了两个大窟窿之后,大惊之下也是苦笑连连。心中不由得大骂当时的奥伦堡总督塔季谢耶夫,为什么不将奥伦堡防线修的再坚固一些,还有就是后面接任的奥伦堡总督,既然改建了西线和中央部分,干嘛留着东线不动。难道哈萨克人的威胁比东面的还大?另一边他也不能不着手准备鄂木斯克的撤退工作。库图佐夫认为凭借比之奥伦堡防线还不如鄂木斯克城防工程,是根本挡不住东方人的。他打算把战线西侧到托博尔河一线,同时他也决定,即使现如今亚历山大一世再讨厌他,他也要向这位固执的沙皇讨要一支不少于三万人的部队。那个从汉诺威移民过来的贝尼格森男爵,他指挥的高加索军队不正好合适么!反正帝国现在也不同土耳其人交手,闲着不也是闲着!

    注1隆36年9月巴锡、策伯克多尔济等首领召至热河承德觐见乾隆,分别授封大小四十四个首领头目为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台吉等等。其中封巴锡为乌纳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封策伯克多尔济为乌纳恩素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和硕布延图亲王。

    注2舍楞是土尔扈特部

    汗和鄂尔勤克叔父的裔。当年和鄂尔勤克西迁伏尔加河时,舍楞的先辈并没有跟随一齐走。

    舍楞时他居住在伊犁,并成为准噶尔部的台吉。准部发动叛乱被清军平息,而舍楞独抗不降,杀了当时的伊犁将军逃到库尔苏喀喇塔境内(今新疆乌苏一带),清军追剿之,他又逃往博罗塔拉(今新疆博乐一带),不久逃窜于俄国……

    楞最终选择东归,其心理应该是很不平静的。在东归途中,他是17万土尔扈特人的先遣大将军,一路披荆斩棘,骁勇善战,立下了赫赫功勋,然而越临近故土,他的内心就越沉重,直至最后喊出:“生也天山,死也天山”,“即使死,一颗头也要抛在伊犁河畔,白杨树旁,抛在生我养我的家乡。”

    舍以戴罪之身随同渥巴锡汗回到故土怀抱,由于他“俯首请罪”,乾隆帝“宥其已往,悉加恩赐”,封他为弼里克图郡王。

    注3隆虽然给巴锡、策伯克多尔济、舍楞等部首领封爵赏赐,但对他们仍深怀疑虑“此等厄鲁特究系新降之外藩,不可深信”。当时本想正式编设盟旗,但巴锡等对此持有异议“流露不快之情”。乾隆便持十分慎重态度,决定暂缓设盟旗,待其部落住定,时机成熟之后另议执行。同时,乾隆利用舍楞与他们之间的矛盾,单独将其部编设了“青色特奇勒图盟新土尔扈特部”一盟二族,被安置到科布多,分散消弱了土尔扈特部的势力。

    注库图佐夫,全名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图佐夫。18年失宠,被免去军职,在自己的庄园闲居。1804年,俄国参加了反对拿破仑一世侵略的同盟,得以重返军队。

    1805年8月他指挥的5万俄军向奥地利开进,但奥军尚未来得及同俄军会师就在乌尔姆被拿破仑击溃(参见乌尔姆战役)。因而形成库图佐夫军队单独面对具有极大优势兵力敌人的局面。库图佐夫为了保存军队,于1805年1进行了从布劳瑙到奥尔米茨的著名的退却机动行军,并在阿姆泰滕战败缪拉,在迪恩施泰因战败莫尔季耶,使俄军脱离了被合围的危险。

    亚历山大一世和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催促下,尚未集结完毕,就转入了进攻。12月2日开始了著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尽管俄军英勇作战,库图佐夫在作战过程中也曾试图扭转局势,但终归失败。虽然亚历山大一世当时实际上没有让库图佐夫指挥军队,但却把失败的责任推诿于他。

    此后,亚历山大一世对其更加厌恶。直到1812年的要紧关头,于危难之际执掌全军,并熬败了拿破仑60万大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页 目 录 下 章